循环型旅游业模式
将旅游业涵盖到清洁生产中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理论切合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的这种要求与以可循环利用的旅游资源为主、低资源消耗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相一致。
循环型旅游业模式层次:
❶企业层次。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旅游企业运行,将循环经济 “3R原则” 应用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对旅游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进行综合研究,使旅游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❷产业层次。发展循环型旅游业,是通过对旅游产品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延伸和耦合来体现循环经济的 “3R” 原则。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使产业从资源需求大、污染重的结构转向资源需求小、污染小的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物质资源的耦合利用机会和效率。围绕 “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六大要素,循环型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是: 一是以循环型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提升旅游产品。循环型旅游资源开发体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即旅游景区是 “和谐” 统一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内,生物与环境是 “和谐” 的; 在生态系统内部,无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均是自然的、有序的、平衡的。在人文旅游景区中,人与自然是 “和谐” 的,人与自然生态共荣。由于在资源开发向产品转化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和质量提升。二是以循环型旅游产业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对旅游资源、旅游企业进行集聚,形成集群,使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在旅游企业集群内,调整旅游饭店的规模、档次和布局与旅游业发展速度相协调; 实行旅游 “景区内游览,景区外住宿”;实现旅游线路的生态化和多元化; 实现对基础设施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如旅游饭店产生的一些洗涤用水,通常是轻度污染的水,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再次被利用,如冲厕所和浇灌等。三是以循环型旅游产业链延伸实现再循环和资源化。旅游产业链是为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形成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动态链接,是建立在旅游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通过加大对旅游产品、副产品的开发力度或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进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❸区域层次。发展循环型旅游业,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生产、消费和循环体系,按照3R原则,在区域范围和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把区域的生产、消费、废气物处理和区域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同时以预防污染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与循环型企业和循环型旅游产业的相比,循环型旅游区域体系更为复杂,涉及区域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体系,是更高层面的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