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钟表
钟表原是欧洲来华传教士作为珍玩奇物入贡中国皇帝的。早在公元160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向明代万历皇帝进献两架自鸣钟,其后西洋钟表不断进入宫廷。由于西洋钟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报时滴漏,工艺奇巧,造型新颖,深受皇室喜爱,不仅作为计时仪器,更作为赏玩之物陈设于宫中,因此在清代乾隆年间开始,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御用钟表。工匠为适应皇帝的欣赏要求,极力在造型、装饰上别出心裁,有的还请西洋人先画好钟样,经皇帝御览认可后,才由造办处依样制作。如彩漆描金楼阁式群仙祝寿钟,造型仿紫禁城宫殿建筑,钟顶是卷棚歇山顶,通体绘彩漆描金万寿字纹。内装复杂机关,报时时有音乐和各种祝寿表演。陈设在皇极殿的自鸣钟通高近6米,体重达4吨,一次上弦可走三昼夜。御制钟表装饰多样,或钢镀金镶嵌宝石,或紫檀框玻璃嵌螺钿,或彩漆描金,或掐丝珐琅。式样也层出不穷,有葫芦式、楼阁式、塔式、座式、亭式、多宝格式、荷花缸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