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陵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初仕梁,官至给事黄门郎、秘书监。入陈,官至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封建昌县侯。少有才辩,工诗文,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体”。诗轻靡绮艳,为“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四十首,文八十余篇,以《出自蓟北门行》等边塞诗较好,风格遒劲,音律和谐,已近唐诗风。又曾编《玉台新咏》十卷,为我国现存较早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 魏收 萧绎 ☛ 徐陵 徐陵中国古代笑话。齐徐之才有学辩捷,又善医术。尚书王元景骂之才为师公,之才应声答曰:‘既为汝师,复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陈徐陵为散骑常侍,聘隋,隋文帝时在东都,选朝官有辩捷者,令对南使。当时初夏微热,又徐是南人,隋官一人弄徐陵曰:‘今日之热,总由徐常侍来。’徐陵应声答曰:‘昔王肃入洛,为彼制义,令我来聘,使卿知寒暑。’众遂无答。徐陵时年七十五,复有一人问曰:‘徐常侍年几?’徐陵又即答曰:‘小于如来五岁,大于孔子二年。’众人皆笑,又无以报。隋文帝既以徐陵辩捷,频有机俊,无人酬对,深以为羞,乃更访朝官有谁可令使,当时有人举卢思道颇有辩捷,堪令对使。文帝闻之,甚喜,即召思道,令对南使。朝官俱送往见徐陵,徐陵遥见思道,年最幼少,笑曰:‘此公甚小。’思道遥即应曰:‘以公小臣,不劳长者。’须臾坐定,徐陵谓思道曰:‘昔殷迂顽人,本居兹邑,今之存者,并是其人。’思道应声答曰:‘昔永嘉南渡,尽居江左。今存者唯君一人。’众皆大笑。徐陵遂无以可答。” ☚ 射谜 徐广文 ☛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少聪慧,人称“天上石麒麟”。稍长,博涉史籍,有辩才。梁武帝普通二年(521),晋安王萧纲引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531),为萧纲东宫学士,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受劾免官。久之,为通直散骑侍郎。太清二年(548)、敬帝绍泰二年(556)先后出使魏、齐,累官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入陈,加散骑常侍。陈文帝天嘉四年(563)为五兵尚书,领大著作。天嘉六年,除御史中丞。天康元年(566),迁吏部尚书。陈宣帝太建元年(569),为尚书右仆射,封建昌县侯。太建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太建七年,领国子祭酒。太建十三年,为中书监。后主即位,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卒,年七十七。有陈一代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号为一代文宗,在梁与庾信齐名,所作诗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陈书》本传),时称“徐庾体”。作品流传甚广,甚至北朝亦几至家有其书。后其文集遭丧乱散失,至唐初尚有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其所编《玉台新咏》十卷传世。今存诗四十二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书》卷二六、《南史》卷六二有传。 ☚ 魏收 萧绎 ☛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陈文学家。“玉台体”的创始人。“徐庾体”的代表作家。徐摛之子。初仕梁,为晋安王宁蛮府参军,历东宫学士、上虞令、尚书左丞等,官至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入陈,加散骑常侍。文帝时任太府卿,迁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宣帝时封建昌县侯,历官尚书左仆射、侍中、中书监等。后主时迁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卒谥章。曾编《玉台新咏》十卷。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曾受封为建昌候。原有集,已散佚。编撰《玉台新咏》。徐陵的文学思想,反映在《玉台新咏》的选编上。《玉台新咏》选编了自汉魏至梁有关女子闺情的诗作,大多题材狭窄,格调不高。徐陵追求脂粉与香艳的文学趣味,也反映当时宫体诗作者的心理特点。 ☚ 萧纲 玉台新咏序 ☛ 徐陵 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少好学,博涉经史,以诗文闻名,随父在萧纲幕下任职。后又任东宫学士。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奉命出使东魏,滞留邺城七年。南归三年后,他又入陈任职,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 陈叔宝 傅縡 ☛ 徐孝穆集/徐仆射集/徐孝穆集笺注 ☚ 江令君集 徐孝穆集 ☛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陈文学家。 ☚ 范晔 谢灵运 ☛ 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入陈官至尚书。诗与骈文轻靡绮艳,为“宫体诗”的重要作者。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所编《玉台新咏》十卷,为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祖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南朝梁陈间骈文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随其父徐摛在萧纲幕下任职,后任东宫学士。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出使东魏,被留于邺城达7年之久。南归后入陈,位至太子少傅。徐陵骈文中比较优秀的作品是他羁留北齐时所写的一些书信。如《在北齐与宗室书》真切地流露了自己羁旅愁苦的心情。《玉台新咏序》绮艳精工,也是一篇传诵的文章。徐陵与庾信齐名,合称为“徐庾”,但笔力不如庾信遒劲。徐集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人吴兆宜注本。《玉台新咏》也被认为是徐陵所编选。 ☚ 张正见 庾信 ☛ 一代文宗/为人藏拙 ☚ 改易文风 一代文宗 ☛ 徐陵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郯城)人。徐摛之子。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及骈文轻靡绮艳、浮丽淫靡,喜用典故,注重辞藻、对仗,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家之一。与庚信齐名,世称“徐庚”。陵诗多为应制之作和艳体诗,类似萧纲、萧绎的“宫体诗”,拟作乐府诗《长相思》、《山池应令》等较好。他的骈文,在南北朝有重要地位。陈代诏出文檄,皆徐陵所制,其《九锡文》尤美。陵为文颇变旧体,剪裁巧密,结构缜严,多有创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孝穆集》。另编有《玉台新咏》,著称于后世。 ☚ 候人 徐悱 ☛ 徐陵507~583Xu Lingman of letters of Che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orks: New Songs from a Jade Terrace,etc. 徐陵507—583南朝梁、陈大臣。字孝穆,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梁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博学有文采。初为梁太子萧纲僚佐,东宫学士。太清二年(548)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梁元帝时,又出使北齐,为齐人拘留。后随贞阳侯萧渊明南归,王僧辩甚重之,以其为尚书吏部郎,掌诏诰。陈建国,历事武帝、文帝、废帝、宣帝及后主,皆为显要之臣。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南徐州大中正,爵至建昌县侯。谥号“章”。徐陵于当世号称一代文宗,文风精巧华美,是梁陈宫体诗之代表作家。主编《玉台新咏》一书传世。 徐陵古地名。在今江苏丹徒县西。 徐陵507—583南朝陈文学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梁时官东宫学士、通直散骑常侍;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辞藻绮丽,轻靡绝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者之一。骈文结构严密,与庾信齐名。有《徐孝穆集》。又编有《玉台新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