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海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徐海东1900—1970湖北黄陂(今属大悟县)人 徐海东1900—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原名元清,湖北大悟人。窑工出身。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汀泗桥战斗中受到嘉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湖北黄陂组织游击队,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军自卫军军长,赤卫军大队长,营、团、师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代理政治委员、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参加指挥鄂豫皖和鄂豫陕根据地反“围剿”的多次战斗。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军团长。同年11月参加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以后,又参加红军东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参加过平型关战斗,曾率部深入华北、华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941年以后,长期患病。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在党内,历任中共黄陂县委书记,鄂豫皖省委委员,鄂豫陕省委委员,代理省委书记,陕北省委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等职。在党的第八、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3月在河南郑州逝世。 徐海东并肩战斗的徐茂森、徐海东烈士 王愈文 成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83页 徐海东
徐海东
徐海东 湖北黄陂厦店区(今属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历任黄坡赤卫队大队长、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鄂东警卫第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二十八军军长。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参与重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1934年11月率部长征,次年9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后因病休养。建国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党的第八、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逝世。 徐海东中国军事家。大将。湖北省黄陂(今大悟)人。1900年6月17日生,1970年3月25日去世。参加北伐战争(1926)。曾任红4军第38团、35团、36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4师、第27师师长,红28军军长,红15军团军团长。八路军第115师第334旅旅长,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徐海东 169 徐海东1900—1970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名徐元清,河北大悟县(原黄陂县)人,当窑工11年。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获嘉奖及晋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黄麻起义和年关暴动。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重建红25军、红28军的工作中,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中,保存壮大了部队,同时抵制了“左”倾冒险主义和“肃反”的错误,在创建保卫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等斗争中,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7月,主动接应中央红军率部西进北上,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军团长,指挥了劳山战役,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1939年9月,随刘少奇去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0年,因在革命战争中九次负伤,积劳成疾,仍随军指挥作战。患重病后,休息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于大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当选为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8、9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病逝。撰有《保卫红色土地》、《奠基礼》等回忆录,主编了 《红25军战史》。 ☚ 彭德怀 陈毅 ☛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大悟县人。早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34团任代理排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陂(今大悟县)县区农民自卫队长、县军事部长、县赤卫军大队长、红25军军长、红28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红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黄麻起义、长征,为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做出重大的贡献。著有革命回忆录《保卫红色根据地》、《奠基礼》等。 徐海东见“军事”中的“徐海东”。 徐海东1900~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湖北黄陂(今大悟)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历任中共区委书记,黄陂县赤卫军大队长,红军营长、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任红25军、红28军副军长、军长,率部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冬与程子华、吴焕先率红25军作战略转移,创建鄂豫陕苏区。1935年任红15军团军团长,指挥劳山战役,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后又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1936年任中革军委委员。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到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4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皖东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患重病后,曾随军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迫害,于1970年3月25日逝世。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徐海东 徐海东1900—1970原名元清。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次年领导年关暴动。历任红军团长、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1939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 ☚ 龚意农 杰克 ☛ 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安、麻城起义,后任工农红军团长、师长、二十五军军长。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十五军团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在“文革”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和打击。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病逝。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