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徐树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徐树铮1880—1925

江苏萧县人
北洋皖系军阀段祺瑞的“智囊”,曾任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等职。著有《建国诠真》。
字:又铮
幼号:铁珊
自号:则林

徐树铮1880—1925

北洋军阀。字又铮,江苏萧县人。秀才出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留学,入士官学校。归国后,入段祺瑞幕,先后任第六镇参议、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袁世凯窃国,任陆军部军学处处长、军马司司长,并创办《平报》,为段宣传。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曾劝段消极抵制,被免职。1916年,任国务院秘书长,为段祺瑞内阁之“智囊”。不久,任陆军部次长,怂恿段对南方护法各省用兵,并策动张作霖派兵入关,任奉军副司令。同时组织“安福俱乐部”,成立“安福国会”。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20年皖系失败下台,他被指为“十大祸首”之最,遭通缉。1922年,代表段祺瑞赴桂,会见孙中山,策划孙、段、张“三角联盟”。同年10月组织“建国军政制置府”,自任总领,旋败逃上海。1924年江浙战争时,自称“浙沪联军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赴国外考察。回国后不久,被冯玉祥派人枪杀于廊坊车站。

徐树铮

徐树铮秘史 中华和平社编辑出版1册30页
徐树铮秘史
徐树铮小凤合刊(一名《安福祸国记》)
徐树铮正传
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
徐树铮传
近代边才史詠
《徐树铮先生年谱》的商榷
冯玉祥杀害徐树铮的原因
记北洋风云人物徐树铮
北洋怪杰徐树铮
哀徐又铮
徐树铮旅定漠北
从徐树铮被刺谈冯玉祥与张之江
徐树铮办理外蒙撤治的经过
段棋瑞、徐树铮与孙洪伊
北洋猛士徐树铮
中央新闻社编
观奕散人
中央国史编辑社
徐道邦
邢兰田
钱公来
刘风翰
江 平
味 根
高操叟
吴鼎昌
周遵时
王悟明
刘安邦
张 谷
王成圣
中央新闻社1920年印行
上海世界图书局1920年印行
神州书店1920年版72页
(台湾)商务印书馆1962年6月版332页
国史馆馆刊1948年1卷4期
*畅流1952年5卷8期
*文星1963年12卷1期
*春秋1965年2卷1期
*古今谈1965年3期
*春秋1966年4卷6期
*春秋1966年4卷6期
*春秋1967年6卷1期
*春秋1967年7卷6期
*春秋1968年9卷5期
*中外杂志1970年7卷4期
*中外杂志1972年11卷4期——12卷1
徐树铮(1880—1925) *传记文学1974年25卷1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1册第133页
民初霸才徐树铮
徐树铮与靳云鹏斗争记
徐树铮新传
民初风云人物徐树铮
民初人物印象记
刘太希
薛观澜
邵镜人
味 根
马伯援遗稿
*畅流1974年50卷8期
*新万象1976年2期
*中外杂志1977年21卷4期
*江苏文物1980年3卷9期
*传记文学1984年44卷5期

徐树铮将军生平概略及其电稿所揭示的史实
徐树铮之死
谈徐树铮
徐树铮
徐 樱
蔡金玉
徐一士
李宗一
*传记文学1984年45卷3期
纵横1985年4期
一士类稿·一士谈荟第199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辑第
62页,民国人物传第1卷第204页
徐树铮(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5分册第139页
徐树铮(1883—1925)
徐树铮(1880—1925)
徐树铮(皖系)
贾逸君
张敏孝
中华民国名人传(上册)军事第53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364页
北洋军阀史稿第440页
徐树铮
徐树铮字又铮
谭慧生*民国伟人传记第148页
名人录第95页
张作霖与徐树铮
徐树铮之死
徐树铮一生拾零
徐树铮(1880—1925)
何千里
吴锡棋
朱哲如
戴晋新
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228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07页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74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3册第285页

徐树铮

徐树铮传
北洋军师:元枭徐树铮
徐树铮真传
徐树铮与孙中山
徐树铮与张謇
北洋“怪杰”徐树铮
徐树铮与1919年南北议和
徐树铮自日本驻华使馆出逃的前后
徐树铮与皖奉联盟
徐树铮与安福俱乐部
孙中山在反直斗争中与徐树铮的交往
北洋霸才徐树铮
徐树铮之死
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徐君神道碑
王彦民
董 尧
朱寒冬 王彦民
王彦民
王彦民
马 烈
王彦民
陈长河
杨德才 胡石青
吕茂兵
陈长河
王彦民
蔡金玉
段祺瑞
黄山书社1993年版306页
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371页
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289页
安徽史学1986年4期
安徽史学1987年2期
民国春秋1988年2—4期
安徽史学1992年2期
安徽史学1992年2期
史学月刊1992年6期
安徽史学1996年4期
安徽史学1998年2期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1卷第512页
名人之死(二)第90页
辛亥人物碑传集第590页

1

(词)清·徐树铮

嵩云灵贶图,乡先辈尹杏农先生奉命祭中岳作也。壬戌七月五日赋题。

莫笑行云无觅处。

梦隔海东苍雾。

秋罗细展,堆鬓春博住。

美人魂,英雄胆,向天诉。

冉冉冲涛起,迷涧树。

湿翠一程程,送归路。

醉俯嵩高,万里中原暮。

看九州烟,如龙虎。

试招飞鹤,碧霄迥,流霞翥。

平夕阳收,轻雷动,便为雨。

舒卷不随风,盈大宇。

出岫亦閒情,自今古。


1

(词)清·徐树铮

落红骀荡。

看惊波莽莽,暮寒侵帐。

谩记省、鹅酒浮樽,正携手碧阑,月华初上。

懒起吹箫,怕碍著、小红低唱。

问琵琶门巷,可似那时,风景无恙。

哀歌自成跌宕。

却微闻笑我,归计辽旷。

谁与唤、桃叶桃根,便轻趁东风,渡口双桨。

燕子飞来,道花雨,一江春涨。

更焚香,卷帘镇日,系舟不放。


1

(词)清·徐树铮

神仙美眷閟嫏嬛,消受隔帘妆晓。

纸阁疏梅破微笑。

明珠约颈,横波媚眼,静写销魂照。

温宿梦,倚新娇。

愿人长寿花长好。

魆地怯朝寒,孤负香衾怨天早。

巾宽泪律,酒碍歌程,结束閒烦恼。

任吹凉送暖傍东风,向飞絮,禅心證空妙。

祗一例,付与幽窗啼翠鸟。


1

(词)清·徐树铮

点秋光,平湖荡桨,新凉趁排遣。

暮渔歌断,恰系艇烟深,犹傍沙岸。

唳霜倦羽催寒雁,江村归梦远。

记载酒竹西亭北,春桡红袖卷。

黄花笑人太匆匆,天涯问短约,西风惊换。

凝望久,斜阳外,洞箫吹怨。

何时更、万声媚晓,将暗里、芳魂融嫩暖。

便付与、画中疏柳,柔条教细绾。


1

(词)清·徐树铮

千叠愁痕,梦回不碍春云掩。

半规松翠掠新鬟,眉晕羞清婉。

犹记东风未绽。

步回廊、香霏夜短。

海棠开罢,谁照红妆,满襟幽怨。

知否巴山,雨声滴滴偷惊眼。

一池秋涨阻归期,独傍西窗剪。

弹指年华暗换。

诉灵芬、芳怀更远。

影儿相对,休放钗虫,玉纤轻颤。


1

(词)清·徐树铮

是欢云,不知还是侬心。

祗觉一片轻烟,围梦小温存。

梦结千丝越网,怕网来西子,别种愁根。

便结成帷幕,护侬欢爱,欢堕侬身。

欢眸剪水,侬肌照雪,就里分明。

密不妨风,消受得,玉钩齐放,花露凉芬。

阑愁阻梦,那更容,飞越春魂。

愿永世,仗情丝爱缕,丝丝入扣,扣定欢情。


1

(词)清·徐树铮

西风斜日酿清愁。

怕登楼,又登楼。

笑举一尊浊酒饯残秋。

直向万山深处去,起茅屋,尽馀生,断送休。

送休,送休,更何求。

水自流,云自浮。

睡死,睡死,睡不死,飘梦岩头。

扶杖飞泉,尘世总悠悠。

倚石看君留画稿,持此意,赠将归,当卧游。


1

(词)清·徐树铮

一帘疏雨溟濛,暗尘轻傍幽阶敛。

横塘侧径,凌波小袜,应怜薄染。

燕觜芹香,马蹄花碎,记黏春感。

甚因缘却在,墙阴阑角,被斑驳,苔痕点。

不弃托根萧艾,好滋培,蕙畦兰畹。

雪迷鸿爪,禅心沾絮,嫩晴初闪。

芳草连天,夕阳满地,倚楼凄黯。

似而今滑滑,真行不得,乱山云掩。


1

(词)清·徐树铮

单车驰使,过黄河桥,几供水仙,凉馨满襟。情致遥集,音节斯抗。

笛梅吹月,钵水容天,鬓丝惭对华烛。

借问年时,几醉倒,花前醽醁。

儿女英雄,为谁欢笑,为谁哀[哭]。

被零烦碎恼,秘怨神啼,都来占,眉峰蹙。

偏逢历劫天人,恰香花供养,绮梦慵续。

华艳千丛,料不抵,清芳一束。

待收拾,风云材略,并作温存慰寒绿。

日暮空阶,缟衣何处,倚萧萧修竹。


1

(词)清·徐树铮

柳丝丝外天涯路。

谩长是、朝朝暮暮。

玉龙哀曲难重度,怨入琵琶拨处。

便斩却、相思万树,争禁得、良宵风雨。

不如依例甘虚负,深锁连环屈戍。


1

(词)清·徐树铮

序:西山纪游图,翁君克斋作于己未秋。同游者毕节周澍园培艺,湘阴左南荪念恒,仁和朱去非是,新城王法生孟戌。图后留题者:桐城姚伯纲纪,吴砚山瑡,铅山胡诗卢朝梁,吴县王书衡式通,皆曾预西北之役者也。图成余将有题,以事未果,遂积数岁。今春克斋南游,携此图自随,既索儿子审交题字。余适见之,临风展视,谛审同人踪迹,知诗卢物故,馀皆散走四方,且谋衣食。书衡年辈最长,闻方落拓京师,贫不自聊。而余揽镜徘徊,亦不觉渐星两鬓矣。枨触昔游,率题此解归之。甲子六月树铮并识。

正疏帘挂午,曲沼通凉,倦客江南。

梦远龙沙雪,带霜蹄十万,酒褪春衫。

故人旧同游处,青绿满生缣。

问莺老西湖,云迷渭水,幽恨能添。

停骖。

送斜照,认碎玉泉流,潭柘精蓝。

对影空凝睇,料禅香诗鬓,轻付尘淹。

蓟门几丛烟树,飞雨暗花龛。

怕细语天风,惊回怨鹤秋睡酣。


1

(词)清·徐树铮

看柳垂烟,山凝黛,又是江城梅落。

茫茫明日事,有古愁如海,乱魂飞越。

对酒当歌,人生朝露,还怕韶华虚设。

天涯多风雨,况倦销英气,易成哀乐。

问身世能禁,几番歌笑,几番愁绝。

望中云水阔。

买征棹,轻悔当年别。

便换得,三生石梦,万感琼丝,那堪容易朱颜歇。

及蚤宜归去,听杜宇,声声幽咽。

试低唤,双胡蝶。

微波寄语,奈隔沈沈帘幕,祗今向谁细说。


1

(词)清·徐树铮

冷时节。

多少零枝碎叶。

孤山畔,烟瘦雨枯,谁耐高寒伴江月。

园林傍水郭,痴绝偎檐冻雀。

红阑外,笼袖倚晴,新靥迎霜破娇萼。

瑶华认依约。

颤缟袂天风,飘坠琼雪。

陇头欲寄芳心折。

送一抹斜照,半溪流水,飞香逐梦过旧壑。

便归去骑鹤。

东阁。

动清酌。

更嚼蕊吹花,春镜玄发,灵襟不閟长生诀。

聚玉媚珠笑,照人娟洁。

遥怜尘艳,未换骨,太脆弱。


1

(词)清·徐树铮

石田翁画卷西山归棹图,姚石甫先生谪蜀,张松寥举以赠行。乙卯四月,先生孙叔节解元同客京师,出以属题。

正孤帆半卷,向十里、青山吹笛。

送春未归,移舟先送客,客去春寂。

怕说江南路,路旁丝柳,颤垂垂千尺。

山程水驿牵行色,梦里惊波,瞿唐远谪。

回头太湖遥隔,剩愁鬟七二,空际凝碧。

春归谁惜。

恰浮家泛宅。

怪底飞红早,难再觅。

疏钟慢打云隙,遍孤山寺外,夕阳如泣。

愁深浅,酒怀宽窄。

都分付、一剪吴淞腻染,娟花微湿。

风飘去,莫问踪迹。

待夜潮、暗长还吹送,冲烟片席。


1

(词)清·徐树铮

九日食蟹,客座读鸭炙词美之,谓俚而能雅。持螯索赋,为倚此调。

暮樽对雨,老红一背前村买。

霜薤。

恰半壳腴黄照觥海。

捶姜荐翠盏,斫雪骄银脍。

堤外。

还记得,泥沙旧风采。

江湖大使,虎豹雄魁拜。

应自悔,浪登高,疏簖送寒濑。

细苦尖酸,梦沈秋鼐。

绝世横行,到头安在。


1

(词)清·徐树铮

迓暖将融,馀寒乍勒,琼葩飘散冰蕊。

向明疑密还疏,背风未欹故坠。

花泥蓄润,定不放,閒尘飞起。

待掩映,松竹晴鬟,化作唾痕茸翠。

山睡醒,冻烟澹委,村酒熟,故人恰至。

谩誇阳楚清歌,预知杏垌兆岁。

身前身后,算总是,行云流水。

要点缀,消瘦岩梅,莫惜悄吟驴背。


11

(词)清·徐树铮

阿渠体感原娇稚,窣地青衣。

上颊胭脂。

妥帖金钿压鬓丝。

无端供奉西王母,横亸花緌。

侧缀云眉。

密意连环总不知。

(词)清·徐树铮

莫愁容易檀心碎,罽藉乌裀。

笺折蛮云。

不洗玄华媚洛神。

鸾刀细割梅花骨,澹冶珠尘。

傥画真真。

铁石情肠最可人。

(词)清·徐树铮

再题填词图,用畏卢均。时乙卯春三月廿有六日,新历四年五月九日也。

楼高望极斜阳外,乱叠云山,憔悴阑干,盼尽春光一半寒。

吹化搅絮东风恶,静閟悲欢,不上眉端,暗引湖波当镜看。

(词)清·徐树铮

凄然欲诉心中事,人远天涯。

梦落谁家。

红烛光分钗影斜。

惘然错写书中字,揉碎金砂。

碾破银麻。

玉雪绵绵吹絮花。

(词)清·徐树铮

双双共命同心鸟,痴绝相怜。

愿借红莲。

普盖鸳鸯交颈眠。

锦方八尺龙须褥,尚怯朝寒。

何意吟鸾。

铁冷重衾似去年。

(词)清·徐树铮

五铢轻约留仙褶,顾影思量。

瘦些何妨。

莫信天涯易断肠。

旋身试作回风舞,检点罗裳。

谁怕新凉。

细束宫腰斗晚妆。

(词)清·徐树铮

鲤鱼锦字鸳鸯结,押尾玲珑。

證结芙蓉。

比似朱砂验守宫。

发缄想见浑无赖,玉手轻封。

血泪重重。

乱染相思入骨红。

(词)清·徐树铮

楼高梦觉霜鸡早,枕畔微睎。

困眼犹迷。

半臂团圞强自持。

夜长罢绣寒闺倦,侧顾凝姿。

细步来迟。

一日思君十二时。

(词)清·徐树铮

颇黎笼颤金丝蕊,镜掩荧荧。

眉照青青。

又是帘深早上灯。

小含细吐葳甤锁,綵缬流星。

表里光明。

一缕心犀处处明。

(词)清·徐树铮

纵横几许天涯路,心折阳关。

不见征鞍。

眼底分明当画看。

奋飞祗恨身无翼,莫更凭栏。

怕识祁连。

是妾辽西梦里山。

(词)清·徐树铮

缠绵不说閒言语,重寄慇勤。

怕拂回文。

误泼浓烟扑泪云。

软松一片裁香雪,碎渗微湮。

错认罗巾。

点碧凝红化唾痕。


1

(词)清·徐树铮

序:春夜,偕叔明携儿子审交,同集徐淩云宅。坐客徐静仁,俞振飞,项远村,馨吾兄弟,李旭堂,徐念萱,皆曲坛巨子。乐工数人,閒次以坐。当歌对酒,万情酣适。俛仰宇宙,诚不知何者可哀,何者可欣。彼牛栏马皂中,鸡虫得失,更复何预吾事。主人藏酿至美,客多健饮。余虽禁杯数岁,引满亦豪。因请以酒与曲,互角胜负。于是负者举釂,胜者抗喉。争唱迭和,乐而忘醉。夜漏三下,始勉抑馀兴,坚订后约而罢。十年来朝野辛苦,尘俗满胸。今乃得此雅集,不可不有咏以为之记。适主人出先德棣山公画册索题,遂填此解,书而归之。册作草虫花鸟,设色极工。成于甲子秋,是为同治三年,今恰周甲也。甲子二月树铮识。

临江城闻笳。

正东风燕子,身是天涯。

肯负侵宵清吹,泛瓯流霞。

云未敛,轻阴遮。

怅故园、春寒迟花。

趁素女凝弦,金槽按板,飞恨寄龙沙。

宫商换,星蟾斜。

倚钗鸾瘦笛,蕃马哀琶。

细认秋檐繊绢,雨沈墙蜗。

增怨抑,追芳华。

度暗愁、江南无家。

笑阑角铜丸,风流谩誇腰鼓挝。


4

(词)清·徐树铮

湖天懒放新晴。

晓阴轻。

逗得薄寒吹彻玉楼笙。

数风信,清明近,怕丁宁。

著意雨丝烟柳困雏莺。

(词)清·徐树铮

双双紫燕归来。

莫相猜。

恰是湖山晴照晓帘开。

约游伴,明朝换,踏青溪。

不道一天酥雨又香街。

(词)清·徐树铮

湖边竹树玲珑。

不玲珑。

可惜一春烟雨太溟濛。

水痕蘸,晴光转,更惺忪。

错把半江云气剪吴淞。

(词)清·徐树铮

清波绿漾鱼鳞。

净无尘。

一任画船来去不留痕。

倚阑望,还惆怅,景中人。

毕竟为谁閒却半湖春。


3

(词)清·徐树铮

宝剑论交,钿筝顾曲,算来吾亦能狂。

大道朱楼,碧城云外彷徨。

陈词阊阖迷前路,一重重,银汉红墙。

枉教人,倚断回阑,盼断回肠。

旗亭虚按雏鬟拍,奈歌声寂寞,舞袖郎当。

便托秋弦,弹成总是清商。

英雄用武知何地,一年年,人海昂藏。

竟输他,蝶据幽花,蜂据幽香。

(词)清·徐树铮

虎豹当关,龙蛇起陆,茫茫知己天涯。

制泪人前,青衫恨入琵琶。

罡风力大群芳歇,剩飘萧,燕子无家。

恁悠悠,水自东流,日自西斜。

长歌当哭真无赖,看江湖满地,白露蒹葭。

巨眼埋尘,青莲毕竟仙花。

竞沽美酒咸阳市,负狂谈,阁阁池蛙。

问谁知,释凤雕笯,脱骥盐车。

(词)清·徐树铮

雪月吟怀,江湖酒胆,谁能青眼高歌。

万里边沙,望中消息如何。

秋风逼紧梧桐脆,满银床,坠叶婆娑。

谩重询,荆棘宫街,泪滴铜驼。

开元旧事无人见,见汪汪海水,一碧平波。

豪士扶风,慇勤试挽天河。

梦长莫待鸡催晓,怕明朝,双鬓全皤。

要商量,心上眉头,甚处愁多。


3

(词)清·徐树铮

昨夜羽书消息,胡骑满,俊鹰愁,雁门秋。

何日登台呼去,澹烟凉欲流。

飞趁马蹄风雪,纵清游。

(词)清·徐树铮

可惜健儿身手,疏玉勒,倦金绦,太逍遥。

砂碛斜阳如梦,阵云骄复骄。

谁傍雪山围猎,试弓刀。

(词)清·徐树铮

唤起玉关豪杰,开倦眼,盼青云,去从军。

如许纵横狐兔,臂鞲缠杀人。

依旧极天衰草,向黄昏。


1

(词)清·徐树铮

谩妆点、清秋风露。

减带惊腰,约肌馀素。

似水阑干,嫩凉扶梦自来去。

别愁天远,愁不了、凭谁诉。

不诉却沈吟,欲诉却、无头无绪。

归路。

看斜阳一片,又被澹烟遮住。

高楼望眼,可还识,玉骢嘶处。

拟说与、逐暖湘鸿,好将息、南飞辛苦。

劝莫斫芭蕉,留听疏窗寒雨。


1

(词)清·徐树铮

骑鹤烟花,听鹂柑酒,暮风吹袅杨枝。

对惊春鼙鼓,懒问归期。

南楼月上寒犹重,荐翠樽,浓压鹅儿。

曲阑干畔,笛声暗起,醉里寻诗。

可惜局外观棋,怕九州閟怨,续命无丝。

任邻家娇女,齧笑唇饴。

芳洲一夜生香草,寄素心,玉手亲诒。

儿孙催老,情怀未歇,何似天随。


1

(词)清·徐树铮

风雨龙飞,望蓟门烟树,九边雄阔。

鹅鸭起军声,偏天道民心,老僧能说。

那知画里功名,早虚空飘忽。

更休问,金陵大功坊畔,柳花如雪。

销歇。

吊勋阀,揩醉眼,纵横王气竭。

无人愿骑战马,难重遇,天生病虎侠骨。

坐看万里江山,祗春风鹈鴂。

朝寒悄,谁管细雨侵帘,燕子愁绝。

徐树铮1880—1925

北洋军阀皖系干将,政客。字又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曾在段祺瑞内阁中任国务院秘书长、陆军部次长,为安福系重要骨干。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20年皖系失败下台,遭通缉。1924年江浙战争时,自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失败后赴欧美和日本考察。1925年12月回到北京,次年在出京赴沪途中,被冯玉祥派人枪杀于廊坊。

徐树铮1880~1925

皖系军阀将领。字文铮。江苏萧县人。曾任中国北京政府陆军部次长,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25年被杀。

徐树铮

徐树铮1880~1925

字又铮,号铁珊,自号则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1901年荐为段祺瑞记室。1905年至日本陆军土官学校步兵科。回国后任段祺瑞部军事参谋、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1914年任陆军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安福系重要骨干。袁世凯死后,参与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府院之争。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统率西北边防军。次年因直皖战争皖系失败,被通缉,逃匿上海。1922年代表段祺瑞赴桂林与孙中山会谈,计划联合反对直系军阀政府。1924年任浙卢联军总司令。江浙战争中皖系失败,被迫去欧州,途经香港,适逢直奉战争结束,遂被临时执政段祺瑞任命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先后去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考察。1925年12月11日回国。因曾杀害陆建章,被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刺死于廊坊车站。

☚ 段庆熙   李宪仲 ☛
徐树铮

徐树铮1880—1925

字又铮,号铁珊、则林。萧县人。清末秀才。皖系军阀的智囊和重要骨干。1901年投奔段祺瑞,任记室,后由段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10年回国后,仍入段府任军事参议。辛亥革命后,段任湖广总督时,被派为第一军总参谋。1912年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1916年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时,任国务院秘书长。1918年初任奉军副司令,后任参战处参谋长。1919年6月,任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逃到上海、福建,联孙(传芳)反直。1925年春赴欧美日12国考察,是年底回国,在天津郎坊车站被冯玉祥枪决。

☚ 贾德耀   沈子修 ☛

徐树铮1880—1925

北洋皖系军阀。字又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父忠清是拔贡生,以教书为业。他十二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冬,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为段祺瑞所赏识,当了书记官。1905年由段保送去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两年毕业后回国,入段幕府,先后任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辛亥革命后,在段祺瑞内阁历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等职。他是段的心腹,段内阁的重大措施,多半出于他的策划,因有“小扇子军师”之称。1917年,代表段赴徐州,煽动张勋北上复辟,借以把段的政敌黎元洪赶下台。之后,又随段驱逐张勋。1918年初,直皖矛盾表面化,他赴奉天勾结张作霖,自任奉军副司令,随奉军入关,逼迫冯国璋同意对南方护法军作战,冯被迫再任命段为国务总理。他还与王揖唐等人组织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新国会。1918年9月,因挪用奉军军饷被张作霖解除副司令职务,段随即任命他为参战处参谋长兼西北国防筹备处处长,与日本密订借款条约,购买武器,装备段的嫡系部队“参战军”。同年11月,被授陆军上将衔,派赴日本观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极力主张镇压学生运动。6月,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又兼任外蒙善后督办。次年,在直皖战争中,皖军大败,段通电辞职,他被通缉,在日人保护下逃到上海公共租界。1921年著《建国诠真》一书。1924年10月,趁江浙战争爆发之机,招集在浙、沪一带的皖系旧部,自称浙沪联军总司令,后因英人不允许他在上海公共租界活动,被迫出国。1925年1月,被派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到法、英、瑞士、意大利、德、苏、波、捷、比、荷、美、日等国考察,于12月11日回上海。23日到北京见段,29日乘车回沪,30日晨,途经廊坊时,被冯玉祥派人逮捕枪毙。

徐树铮1880—1925

字又铮。近代江苏萧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结识段祺瑞。三十一年由段保送日本学习军事。毕业后入段幕府,先后任第六镇军事参议、第一军总参谋,辛亥革命时随段南下镇压革命。民国建立后,任陆军部军学处处长、军马司司长兼管总务厅事。1914年任陆军部次长。曾劝段祺瑞消极抵制袁世凯帝制自为,被免职。1916年袁死后,段任国务总理,他任国务院秘书长。次年代表段到徐州煽动张勋反对黎元洪。张勋复辟失败后,段复任总理,他任陆军部次长。护法战争中推行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又赴奉策动张作霖派兵入关,参加对南方作战,并自任奉军副司令。1918年与王揖唐军组织“安福俱乐部”,包办选举,成立“安福国会”,次年“参战军”改“边防军”后,他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与日本代表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实施之详细协定》。1920年直皖战争时任皖系“定国军”总参谋长。1922年策划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结成“三角联盟”,共同反直。1925年赴欧、美、日本考察,回国后又鼓吹皖、直、奉联合反对广东革命政府。当年12月在赴沪途中,被冯玉祥部下刺杀而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