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徐悲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徐悲鸿1895—1953

江苏宜兴人
一代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擅西画,尤以素描最为特出,兼工国画,画马为世所称。作品有《悲鸿绘集》、《悲鸿素描集》、《徐悲鸿画范》、《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
原名:寿康
笔名:江南布衣、江南贫侠、神州少年
西名:Pcon Ju
别名:东吴王孙、黄扶

徐悲鸿1895—1953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家贫, 自幼从父学画,后随父外出鬻字卖画为生。1919年由北洋政府派往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是法国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达抑的学生。1927年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8年兼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年10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回中央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主义不满,作画讽之。1936年拒绝为蒋介石画像,被迫移居桂林。在此期间,曾先后应邀在七个国家举行画展。1942年抵重庆,仍在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激励人民的抗日意志,先后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傒我后》、《新生活活跃起来》、《风雨鸡鸣》、《壮烈的回忆》、《愚公移山》、《奔马》、《飞鹰》等名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出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荣誉会长。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为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在北京病逝。他坚持现实主义道路,提倡以人民的活动为艺术中心,提倡国画改革,勇于创新,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对素描、油画、彩墨画均技艺精湛。描绘人物,准确、传神;所画花草、鸟兽、风景,生动、明快;特精画马,马姿雄骏,气势豪迈,誉满中外。其画具有“气韵纵横,沉雄健拔”的特点。画作丰硕,汇编为《徐悲鸿油画》、《徐悲鸿彩墨画》和《徐悲鸿素描》等画集。

徐悲鸿

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
黄苗子
范 曾
谢里法 蒋 勋
北京出版社1957年1月版21页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5月版38页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1977年版119页、
1978年5月再版123页

徐悲鸿研究艾中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0月版165
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
徐悲鸿(回忆徐悲鸿专辑)
廖静文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8月版420页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232页
徐悲鸿年谱(1895—1953)
徐悲鸿的故事
李 松
郑 理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版134页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4月版215
笔下千骑
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
正直的艺术家——回忆父亲徐悲鸿
徐悲鸿的思想和艺术
勤奋俭朴的一生——纪念徐悲鸿先生逝世十周
郑 理
蒋碧微
徐静斐
朱 丹
吴作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336页
岳麓书社1986年版
光明日报1963年9月28日
人民日报1963年10月27日
人民日报1963年10月27日
徐悲鸿与美术教育
周总理和画家徐悲鸿
当代杰出画家徐悲鸿
廖静文含泪谈悲鸿
徐悲鸿与裱画工人
徐悲鸿三请齐白石
徐悲鸿保山之行
徐悲鸿与泥人张
徐悲鸿二三事
怀念徐悲鸿先生
艾中信
黄远林
黄养辉
杨淑英
郑 理
永 祯 高 平
周文林
张乃英
徐飞白
周 扬
光明日报1963年11月5日
工人日报1979年1月18日
新华日报1979年4月15日
文汇报1980年12月6日
工人日报1981年4月30日
北京晚报1982年1月1日
云南日报1982年1月9日
天津日报1982年11月17日
长江日报1983年1月18日
人民日报1983年3月29日,新华文摘
1983年5期
徐悲鸿的爱国思想与艺术革新
伯父徐悲鸿二三事
艺术大师徐悲鸿
徐悲鸿大师印象记
悲鸿白石两难忘
徐悲鸿和江西三位艺术家
回忆初次见到徐悲鸿先生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关于刘海粟和徐悲鸿的
交往
王泽庆
徐詠韶
徐采芹
屈义林
钱剑夫
王克浪
古 元
沈祖安
光明日报1983年9月27日
解放日报1983年10月2日
四川日报1983年10月29日
四川日报1984年2月18,25日、3月3日
解放日报1984年12月16日
江西日报1985年3月10日
人民日报1985年7月22日
浙江日报1985年8月28日
缅怀父亲风范 忠于教育事业
李任公与徐悲鸿
画家徐悲鸿
纪念徐悲鸿先生
小记徐悲鸿
徐悲鸿(1894—1953)
徐静斐
廖静文
徐仲年
焕 如
向 阳
安徽日报1985年9月12日
团结报1985年11月2日
文潮月刊1946年2卷1期
文艺报1953年24期
*艺文志1966年7期
*传记文学1975年26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2册第126页
徐悲鸿评传
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徐悲鸿(上、
下)
邢光祖
蒋 励
*新万象1976年2期
*中国论坛1977年4卷7—8期
徐悲鸿二三事
悼念父亲
怀念徐悲鸿老师
徐悲鸿少年自述(上、下)——纪念徐悲鸿先生
逝世二十五周年
李仲融
徐静斐
艾中信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美术1978年6期
*大成1978年58—59期
徐悲鸿先生生平
悲天悯人——徐悲鸿研究
回忆周总理对悲鸿的关怀和教导
徐悲鸿先生在贵阳
一代大师徐悲鸿的生活与艺术
吴作人
艾中信
廖静文
陈恒安
骆 拓
中国美术1979年1期
美术研究1979年2期、1980年1期
文艺报1979年3期
贵阳文艺1979年6期
*艺术家1979年54期

论徐悲鸿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笔墨官司
徐悲鸿年表
刘 抗
林 熙
*艺术家1979年54期
*大成1979年62期
美术研究1980年4期
记徐悲鸿访苏
悲鸿与齐老
回忆徐悲鸿先生
徐悲鸿先生与桂林
画家徐悲鸿与摄影
记艺术大师徐悲鸿
徐悲鸿与“南北二石”
徐悲鸿初到上海
叔 子
廖静文
安敦礼
徐飞白
廖静文
韩其楼等
朱 壁
黄警顽
艺术世界1981年1期
艺术世界1981年1期
大地1981年2期
文史通讯1981年3期
大众摄影1981年8期
文化娱乐1981年10期
人才1981年11期
*大成1981年90期,*古今谈1981年196
徐悲鸿的少年时代廖静文*南北极1981年131期,文化史料丛刊第
1辑第74页
徐悲鸿与边疆青年的“翰墨缘”
徐悲鸿与《任伯年评传》
往事依依——忆徐悲鸿
徐悲鸿在大理
徐悲鸿重视中外美术交流
苦难的经历——徐悲鸿青年时代二三事
徐悲鸿的一生
悲鸿和青年时代的傅抱石
回忆徐悲鸿在上海的一段经历
赵献云
黄养辉
廖静文
谢长辛
安敦礼
廖静文
廖静文
廖静文
黄警顽
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2期
朵云1982年3期
收获1982年4期
大理文化1982年4期
文化交流1982年4期
文汇月刊1982年11期
长江1983年1期
旅行家1983年1期
*艺术家1983年17卷1期,集萃1983年
6期,文化史料丛刊第1辑第81页
艺苑伯乐徐悲鸿(1—7)
徐悲鸿和周总理
音容如昨——怀念徐悲鸿院长
我与徐悲鸿先生
刚正不阿——纪念徐悲鸿逝世三十周年
邓 理
廖静文
刘凌沧
李 桦
吴作人
中国建设1983年2—8期
支部生活(北京)1983年3期
中国画1983年3期
美术研究1983年3期
美术研究1983年3期,新华文摘1983年
10期
回忆徐悲鸿校长
忆徐悲鸿院长二三事
徐悲鸿师与中国画
徐悲鸿与张大千
勤奋——纪念父亲逝世三十周年
缅怀过去
徐悲鸿的传奇
徐黄二家——记徐悲鸿和黄孟圭、黄曼士兄弟
的友谊
侯一民
刘凌沧
张安治
包立民
徐静斐
廖静文
霍汉姬
黄美意
美术研究1983年3期
中国画1983年4期
中国画研究1983年4期
人物1983年5期,*大成1983年121期
美术教育通讯1983年5期
美术教育通讯1983年5期
集萃1983年6期
*大成1983年119期
徐悲鸿与黄君璧
一代宗师,寰宇景慕——追忆杰出的艺术大师
徐悲鸿
杨隆生
杨健侯
*大成1983年119期
南京史志1984年4期
蒋、廖笔下的徐悲鸿
徐悲鸿出庭目睹记
徐悲鸿与康有为的一段交往
我与悲鸿——蒋碧微回忆录(1—11)
余 柯
张高峰
朱仲岳
*中报月刊1984年59期
蓝盾1985年创刊号
文物天地1985年4期
中国美术1985年5—14期
傅抱石与徐悲鸿
悲鸿大师与王莹夫妇——纪念徐悲鸿九十诞辰
徐悲鸿
徐悲鸿
求师学画纪实——徐悲鸿先生怎样教我们学习
绘画
夏 春
林 杨
戚再玉主编
艾中信
安敦礼
朵云1985年7集
瞭望1985年29期
上海时人志第110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2卷第173页
文化史料(8)第121页
徐悲鸿先生两次来南宁的情况雷 成广西文史资料第20辑第92页

徐悲鸿
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推崇民间艺术家
徐悲鸿
无 病
冯 进
冯 进
郝 明
文人画像第124页
中外艺术家轶事第62页
中外艺术家轶事第64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2辑第
92页
徐悲鸿(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名人传记
辞典第5分册第128页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
北平解放前夕的徐悲鸿
纵“马”一生——中国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的故事
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作画精神
与悲鸿的再遇
徐悲鸿(1895—1953)
徐悲鸿大师在开阳
一代画师——忆吾师徐悲鸿
贾逸君
庄 葳等
廖静文
吴振标
郑 理
李德安
郁达夫
廖雪芳
余文炯
张安治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艺术第13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50页
北京文史资料第4辑第148页
名人轶事录第19页
传记文学选(1)第79页
*当代名人风范(2)第573页
郁达夫文集第4卷第251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3册第273页
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100页
桂林文史资料第3辑第135页,文化史料
(4)第31页
徐悲鸿在桂林
徐悲鸿先生在桂林
回忆我和徐悲鸿先生的一段交往
徐悲鸿(1895.7.19—1953.9.26)
徐志民
徐飞向
杨素冰口述
桂林文史资料第3辑第141页
桂林文史资料第3辑第146页
蚌埠文史资料第5辑第32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第705页

徐悲鸿

蒋碧微回忆录:我与悲鸿,我与张道藩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蒋碧微
王连敏 赵琳琳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758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4页
徐悲鸿画论
徐悲鸿
徐悲鸿与读书
徐悲鸿
悲鸿先生和他的画
徐悲鸿的生活和创作
仿佛还生活在悲鸿身边——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及其子女近况
裔 萼编著
徐建融
李钰玲编著
廖静文
陈晓南
常任侠
肖 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7页
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版133页
明天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420页
光明日报1958年1月12日
天津日报1963年9月24日
甘肃日报1985年1月21日
我与悲鸿(5、8—10、19—22)蒋碧微中国美术报1985年9月21日,1986年1
月6、13、20日

郁达夫与徐悲鸿(上)
徐悲鸿与书坛女杰李青萍
三人行——田汉、徐悲鸿和宗白华的友谊
孙逸忠
孙逸忠
陈明远
华声报1986年4月22日
华声报1986年8月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4月14—17、
21、22日
中国画坛上的两位巨人——徐悲鸿大师与陈文
希博士的友情
林 克人民政协报1988年2月26日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
徐悲鸿力荐傅抱石
吴恩甲
李 卉
人民政协报1989年6月30日
文汇报1991年11月13日,知识窗1991年
5期
徐悲鸿先生和他的作品
纪念徐悲鸿先生
忆念徐悲鸿先生
纪念徐悲鸿
回忆徐悲鸿
忆悲鸿
追念悲鸿先生
我的老师徐悲鸿
徐悲鸿美学思想初探
悲鸿大师与《新民报》
生活最终还是会展现微笑——我在徐悲鸿逝世
后的生活
吴作人
张安治
李 桦
朱 奇
颜文梁
宗白华
刘汝醴
冯法祀
杨 辛
陈铭德等
廖静文
新建设1954年2期
美术1963年5期
文艺报1963年9期
东海1964年6期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南艺学报1978年2期
美术研究1980年4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3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5年总30期
现代家庭1986年4期
徐悲鸿新论
赠画细事忆悲鸿
徐悲鸿:大师的最后三天
徐悲鸿艺术大师诞辰一百周年
20世纪中国著名美术家徐悲鸿(1895—1953)
徐悲鸿
相交贵相知——毛泽东与徐悲鸿
融会中西的杰出艺术家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
戴恒扬
潘子农
文 同主编
李维民主编
李维民主编
杨明生主编
廖静文
郑一奇
京 声 溪 泉
上海艺术家1987年1期
上海滩1992年2期
人类档案——中外名人之死第582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336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30页
中国现代画家传(上册)第102页
毛泽东与他的友人第76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4卷第520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85页

徐悲鸿

 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习画。1919年留学法国。1927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南国美术学院艺术系主任。次年任北京大学美术系主任,不久回南京。1931年携画赴比利时、法国、德国、苏联展览。1934年回国,在桂林创办广西省立美术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屡以己作在马来群岛、印度、新加坡等地展售,资助抗日。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53年9月26日在北京病逝。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并将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与西方绘画的透视与解剖原理及学院派手法融会贯通,自成风貌。擅人物,亦工花鸟、风景、走兽,以画奔马而驰名中外。作有《徐悲鸿画选》、《徐悲鸿油画》等。

徐悲鸿1895—1953

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日本和法国,数度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欧洲及苏联展览。1927年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己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1936年在桂林创办美术馆。1937年回到重庆中央大学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擅长油画、中国画,更精素描,尤以画马驰誉中外。艺术上极富创造性;既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又吸取西方艺术之所长,熔中西画法于一炉。其画多寓意深邃,寄蕴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奋飞》等,并著有《中国画改良论》。他在艺术伦理思想方面,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知识准备和品德修养,把这视为艺术创造的基础。他说:“夫人之追求真理,广博知识,此不必艺术家为然也,维艺术家为必需如此。故古今中外高贵之艺术家或穷造化之奇,或探人生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艺术家不但要有“广博之知识,以美备其本业”,而且还应“高尚其志趣与澄清其品格”(以上引文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83—8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他一生不为升官发财和美女金钱,把“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作为座右铭,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坚守气节,保持高尚的品格。

徐悲鸿

现代画家。1895年7月19日生,1953年9月26日去世。江苏省宜兴市人。擅油画、国画,以画马驰名中外。1917年5月留学日本,1918年应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3月~1925年赴法国留学。其间1921~1923年去德国学画。1927归国。1928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3年携中国近代名家作品600余件赴欧巡展20个月。1936年组织“默社”并拒绝为蒋介石画像。1939~1942年到新加坡、印度、缅甸等国为支援抗战举行画展。1946年为北京艺专校长。同年8月为北平美协名誉会长。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同年12月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2年瘫痪。1918为梅兰芳作《天女散花图》。1926年作《萧声》。1928~1930年作《田横五百士》(198cm×355cm)。1931年完成《九方皋》。1933年完成《徯我后》。1934年作《新生命活跃起来》、《西天目山老殿》、《松鹰》。1937年作《漓江春雨图》(75cm×104cm)、《巴人汲水》。1940年作《愚公移山》(143cm×424cm)、《群马图》(110cm×122cm)。1941年作《奔马图》(130cm×76cm)。

徐悲鸿
主要责任者: 傅宁军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160 千字
页码: 1-218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5.72
语种:中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13-04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责任者:宋林飞
丛书责任方式: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共收录31条词条。
被引频次:1
徐悲鸿

478 徐悲鸿1895—1953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幼随父习文学画,后去上海谋职,结识高奇峰,得高赏识。1917年赴日留学,1919年赴法,师从达仰。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习西画。在欧遍历英、法、德、意、比等国,饱览古典绘画大师杰作,得古典油画、素描技法与广博艺术修养。1927年回国,先后为南国艺术学院教授、继主持中央大学艺术系,1946年北上,就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曾数度赴苏、意、法、德等国举办中国近代画展,由此,中国近代绘画在欧引起巨大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屡在国外举办画展义卖,全部收入捐献救国,激起海外侨胞为抗战积极输款的热情。并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氏一生治学笃实,不务浮华,提倡素描应“尽精微,致广大”,速写善捕捉对象特征,真切生动。对中国传统绘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徐氏一生创作与习作难以数计,人物、风景、动物、花卉等无所不包,素描、油画、中国画等形式无所不及。早期绘画多取材于经、史,后期多取材现实生活。尤以画马名闻于世。在美术教育中强调师造化,重视基础训练,又强调面向生活,要求学生“诚实不偷巧,不走捷径,有坚强毅力”,一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逝世后,在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馆内有徐氏半身塑像。传世作品甚多,油画有《田横五百壮士》、《徯我后》等,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马》、《漓江春雨》、《泰戈尔像》等以及素描、速写均藏于纪念馆内。印有《素描集》、《油画集》、《彩墨画集》多种行世。

☚ 高剑父   潘天寿 ☛
徐悲鸿

徐悲鸿1885—1953

画家、艺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习,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举办画展,将全部收入用以救灾抗日。1945年后任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线面结合,自成体系。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确,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画能融合中西画法于一体,另辟蹊径。现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

☚ 齐白石   刘海粟 ☛
徐悲鸿

徐悲鸿?—?Xubeihong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早期学习油画,曾留学法国学习油画,回国后主要从事美术教育活动。他使中国画和西洋的油画艺术相结合,在色彩和结构上加以融合,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大胆的美术革新家,美术理论家。徐悲鸿擅长油画,所以,他的素描技法相当高超,许多美术院校以他的素描作为教材和范本。他尤擅长画马,他画的奔马纵横驰骋,姿态宛如真马跃上画面,使人豪气顿生。

☚ 美术欣赏   齐白石 ☛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Xiubeihong

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早年曾赴日本研究美术。1919年赴法留学,立志于振兴中国的美术事业。留学期间,潜心学习,勤奋创作,节衣缩食购买了大量艺术珍品。1927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9年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利时、意大利展览。“九一八”事变后,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主义,题画猫诗讽刺说:“颟顸最上策,浑沌贵天成,生小喜憨懑,安危不动心。”认为“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1936年,愤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和卖国,拒绝为蒋介石画像,被迫离开南京,流亡桂林。抗日战争期间,辗转国内外各地进行画展,以卖画所得救济祖国难民。先后创作了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新生命活跃起来》、《风雨鸡鸣》、《壮烈的回忆》、《愚公移山》、《奔马》、《飞鹰》等作品,寄寓反抗侵略,同情人民苦难和渴望光明的思想感情。1945年初, 同郭沫若等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名,呼吁取消特务组织,反对国民党独裁,拥护成立联合政府,不怕威胁,不受利诱。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协荣誉会长。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协主席。擅长油画、国画,精于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善于传神,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能融中西技法,自成一貌。周恩来曾赞誉: “不论西洋画、中国画,有气节有正义感的还是徐悲鸿。”1953年9月26日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著有《徐悲鸿素描》、《徐悲鸿油画集》、《徐悲鸿彩墨画》等画集。北京建有 “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 杨贤江   叶挺 ☛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Xubeihong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17年赴日本学美术,同年底回国。1919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7年回国后,曾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他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在艺术实践中身体力行。他画的大型油画《田横五百士》、《奚我后》等,不仅在形象、色彩等方面运用了写实的手法,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奚我后》作于1930年至1933年,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民族、国家濒于危亡之际。作者取《诗经》中“奚我后,后其来苏”意为百姓期待英明君主的解救之句为画题。画中干涸龟裂的农田,翘首望天、苦盼甘霖的人物群象,生动地诠释了画题的含义,表达出作者因国土沦陷而忧心如焚和抗击侵略者、解救沦陷区人民的激情。徐悲鸿力主中国画的革新,将素描的准确造型引进到创作中,与传统线描相结合,扩大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愚公移山》、《九方皋》等作品,是这种新手法的集中体现。在美术教育方面,徐悲鸿提出强调师造化。重视美术基本技能训练和提倡科学方法的一套明确、完整的思想,并积极推行,培养出一批卓有成就的美术家,如吴作人、艾中信、侯一民、靳尚谊等。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

☚ 高剑父   刘海粟 ☛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

画家、艺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习,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前苏联展览。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赴西洋、印度举办画展,将全部收入用以救灾抗日。1945年后任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在绘画创作上,提倡 “尽精微,致广大”; 对中国画,主张 “古法之佳音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线画结合,自成体系,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确,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画能融合中西画法于一体,另辟蹊径。现北京建有 “徐悲鸿纪念馆”。

☚ 齐白石   潘天寿 ☛

徐悲鸿1895—1953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欧洲几个国家展览。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长于油画、国画,尤精素描,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兼工花鸟、风景、走兽,作品简练明快,蓬勃有趣。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驰誉中外。毕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材。代表作品有《奔马图》等。

徐悲鸿

徐悲鸿1885—1953

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幼从父学画,后东渡日本,转赴法国留学,进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后又游学德国。1927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艺术教授、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1945年后,任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写实作风,继承中国绘画传统,吸取西画长处,创造自己独特风格。主张“古法之佳者存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画马驰名中外,笔力雄健,气魄恢宏,融合中西画法,另辟蹊径。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徐悲鸿奔马特种邮票1套(编号T28共10枚和小型张邮标)。徐悲鸿一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1953年逝世后,在北京,就其寓所改建为“徐悲鸿纪念馆”。著有《悲鸿素描集》、《悲鸿油画集》、《悲鸿彩墨画集》等行世。

☚ 张大千   历代绘画作品 ☛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 (1885—1953),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习,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前苏联展览。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举办画展,用全部收入救灾抗日。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 “尽精微,致广大”; 对中国画,主张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线面结合,自成一派。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确,尤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能融合中西画法于一体,蹊径独辟。他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美术专业人才。他的作品有 《徐悲鸿油画》、《徐悲鸿素描》 和 《徐悲鸿新墨画》 等。现北京建有 “徐悲鸿纪念馆”。传世画迹甚多,油画有 《田横五百壮士》、《徯我后》 等,中国画有 《九方皋》、《愚公移山》、《马》、《漓江春雨》、《泰戈尔像》、《晨曲》 等。

☚ 肖友梅   盖叫天 ☛
徐悲鸿

徐悲鸿

徐悲鸿 (1885—1953),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习,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前苏联展览。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举办画展,用全部收入救灾抗日。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 “尽精微,致广大”; 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 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线面结合,自成一派。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确,尤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能融合中西画法于一体,蹊径独辟。他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美术专业人才。他的作品有《徐悲鸿油画》、《徐悲鸿素描》和《徐悲鸿新墨画》等。现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传世画迹甚多,油画有《田横五百壮士》等,中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马》、《漓江春雨》、《泰戈尔像》、《晨曲》 等。

☚ 肖友梅   盖叫天 ☛

徐悲鸿1895~1953Xu Beihong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ainter who was famous for painting horse

徐悲鸿1895—1953

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1917年赴日留学。这年底到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3月赴欧留学。先后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学习和研究西洋画。1927年4月回国后,先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9月在北京病逝。有《徐悲鸿油画》、《徐悲鸿彩墨画》、《徐悲鸿素描》等作品行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