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1984年12月,徐州博物馆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发掘的一批陪葬俑坑。共发现俑坑四个。一号坑为东西走向,总长27.7米,上宽2米,底宽1.25至1.4米,深0.58至1.05米。坑中部有2.2米段未放置陶俑,形成前后两段。前段共有多种形式的立式俑410件,其中发辫俑232件,戴平顶盔者175件,发髻俑2件,着战袍俑1件。后段现存陶俑510件左右。陶马4件,官吏俑1件,甲胄陶105件,跪式俑195件,站式戴平顶盔181件,站式发辫俑22件,站、跪式发髻俑各1件。4匹陶马并排放置在最前端,马后站立一官吏俑,有木质指挥车一乘,已朽。车后为士兵俑,前端多站式俑,中间多跪式俑,杂间有甲胄俑,后部为少量站或跪式俑。二号坑东西长27.5米,口部残宽2.2米,底宽1.4至1.6米,深0.45至1.03米。除西端有斜坡形道外其他与1号坑同。2号坑前段为站式俑,后面有少量跪式俑,共有俑830件,发辫俑212件,站立俑511件,跪坐俑107件。排列从前向后,每排10件。后段残存陶俑474件,站式俑158件,跪式俑247件,甲胄俑69件。前端为跪式俑,有的一排5件,有的一排8件,中间杂有甲胄俑,而后端皆为站立俑。四号坑放置陶俑较少,现存14件,俑周围有黑灰色木器的长条痕迹,也有红色漆木和细麻木纹痕迹,这些似为陶俑所持的象征性兵器或盾牌等的遗迹。狮子山兵马俑坑已出土兵马俑2 300余件,皆为陶质模制成,一般为合模制成,也有多模制作的。除甲胄俑,陶马外,一般为身首分别制成后再粘接而成。有潮湿粘接,半干粘接、烧制后用粘接剂接合三种。陶兵马俑全部彩绘。陶马共四件,两骖两服,并列西向。体形健壮,双眼暴突,双耳直竖,鼻翼鼓张,双唇微合。陶马的头、身、四肢、尾分别用模制成,陶俑据形制、装束不同可分为六型十四式。其面部有两颊丰满,表情持重者,有颧骨较高,露悲相者,有五官清秀者,头部装束有戴平顶盔者,有梳发辫,着巾帽形饰者,有梳发髻者;上身着三重深衣,外罩博袖长袍、齐胸平缘甲衣或短袖圆领衣,短袖齐膝甲;足蹬履,或下着长裤,扎行腾穿圆头平底靴,或肥腿裤套入高筒靴内。狮子山兵马俑为西汉中期或偏早些,对研究西汉军队和军事制度提供了参考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