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徐光启农政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徐光启农政思想Xu Guang-qi’s thought of agricultural policy

中国明末杰出的农学家、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的重农思想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方案。《农政全书》是他竭毕生精力写成的主要著作。这一著作不但集中国传统农学的大成和最先介绍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而且系统阐述了他的农政思想。徐光启农政思想的要点: ❶富国以农, “理财莫先于务农”的思想。徐光启认为只有“食人之粟、衣人之帛”才是真正的财富, 缗钱和银只是“财之权”,即价值的尺度, 财富的象征。所以富国必须发展农业生产。他并不完全排斥工商。他引述了司马迁“本富为上,末富次之, 奸富为下”的思想, 认为“末富, 未富也”。但他又指出当时南方从事末富和奸富的人太多, 应设法使之归农。
❷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唐宋以来,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北方迭遭战乱破坏, 形成南粮北运的局面。明代京师与西北边防均靠漕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供应,使东南赋税益重,而国家愈穷。为了改变“东南生之,西北漕之”,“费水二而得谷一”的窘困局面,徐光启提出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的方案。他指出当时“南之人众,北之人寡;南之土狭,北之土芜”,建议采取元代虞集提出的办法,根据垦耕水田的多少赏赐以相应的官爵,以此招徕狭乡的人民,尤其是富民投资垦荒,从而达到“均民而实广虚”的目的。为了恢复黄河流域生产,徐光启很重视发展水利。他介绍了郭守敬和徐贞明关于“西北”(指黄河流域)水利的论述。他认为把用于漕运的黄淮之水改种水稻,可以大量增产粮食,并在天津推广过水稻。对其他地区的水利也很重视。他认为“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
❸重视推广先进技术。《农政全书》中有许多关于农具、生产技术、方法及其经济效益的记载。徐光启在重视因地制宜的同时,又批判了“唯风土论”的保守思想,指出“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固后世惰窳之吏,游闲之民,媮不事事者之口实耳。古来蔬果,如颇棱、安石榴、海棠、蒜之属, 自外国来者多矣。今姜、荸荠之属,移栽北方,其种特盛,亦向时所谓土地不宜者也。”他否定“二十八宿周天经度”决定农作物分布的观点,主张用近代地理科学关于纬度、气候与农作物关系的理论去指导农业生产。他重视科学实验,主要通过实验确有成效,再行扩大。如以甘薯从福建引进上海成功的事例,证明北方可以推广甘薯种植。又根据肃宁(今河北高阳)人穿地窖造屋生产棉布,因调节了室内湿度,产品与南方无异的经验,提出“以北之棉,𢽾南之织”,以改变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不合理状况。
❹荒政思想。《农政全书》评述了历史上的备荒救荒措施,提出了“预弥为上,有备为主,赈救为下”的方针。“预弥为上”,要求务尽人事,防患于未然。同时国家在吏治、赋税、徭役等方面要兴利除弊,以避免、减轻或不加重自然灾害的危害。在弥而不止、备而不足或赈而不济时,则求助于木叶草实,故书中收录明朱棣《救荒本草》颇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