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定体 律诗定体诗话著作。清王士禛撰。此书一卷,列五言仄起不入韵、五言仄起入韵、五言平起不入韵、五言平起入韵、七言平起不入韵、七言平起入韵、七言仄起入韵、七言仄起不入韵等八种体式,概论唐诗律格,破除所谓七律“一三五不论”的俗见。有《清诗话》本。 ☚ 渔洋诗话 本事诗 ☛ 律诗定体诗论。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编仅八条,论近体律诗,能概括说明唐人律格。作者破除“一三五不论”之说,极有见地。此后,李郁文之《律诗四辨》与日人谷立惪之《全唐声律论》,虽例证更多,要其大旨,未能外于王氏之说。此编累经传抄,展转翻刻,收入《花薰阁诗述》,《观自得斋丛书》等集。近人丁福保谓“觅得新城王氏家塾旧钞本”,不符事实。有《清诗话》本。 律诗定体一卷。清代王士祯(1634—1711)撰。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韵无妨也。大约仄可换平,平断不可换仄,第三字同此。若单句第一字,可勿论。此论颇合汉语诗律中二音步的规律。此书丁福保跋记谓觅得新城王化家塾旧抄本。郭绍虞认为颇可怀疑,不符事实。此书最早之刊本为清嘉庆间雪北山樵所辑《花熏阁诗述》,其中有《渔洋答问》一卷即已收入之。后来,同、光间王懿荣刊《天壤阁丛书》中之《声调谐汇刊》亦收此书。常见者则为 《清诗话》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