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彼得一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彼得一世1672—1725PeterⅠtheGreat

彼得一世


即彼得大帝,俄国皇帝。1682年即位为沙皇,1689年推翻摄政的姐姐索菲亚而亲政。1697年化名随团出国,考察西欧文化。1698年回国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改组国家管理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建立二十万人的陆军和二万八千人的海军;发展教育和科学,出版报纸;发展手工工场,鼓励贸易,简化税收手续等。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同时对外不断发动战争。1695—1696年击败土耳其,占领亚速海;1700—1721年发动北方战争,战胜瑞典,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1722—1723年对波斯战争后,获得里海南岸和西岸地区。其统治加重了对农奴的剥削和压迫,致使不断爆发人民起义。

彼得一世

 俄国著名沙皇,即“彼得大帝”。1682年即位,1689年平定辅臣索菲亚的叛乱后亲政。1697年曾化装到英、荷考察,回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要的有:军备上,仿照西欧建立并扩大海军,实行按农户征兵制,还派人到西欧学习技术,改进装备;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村农奴,还改进税制;文化教育上,推行学校教育,强迫贵族子弟入学;生活习惯上西欧化,等等。经过改革,俄国强盛起来,为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条件。他北征瑞典,兴建了新都——彼得堡,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打败波斯,夺取了里海沿岸。虽两次和土耳其交战,但未能占领黑海出海口。经过一系列扩张,俄罗斯帝国初步形成。彼得一世于1721年称为“大帝”。

彼得一世

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1682年与异母兄伊凡五世并立为沙皇,其异母姐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摄政。1689年推翻索菲亚亲政。1696年伊凡病逝,遂成唯一君主。俄国正规陆海军创建者。1688~1693年习造舰船。1695~1696年远征亚洲。在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获胜,跻身于欧洲列强。1722~1723年又对波斯远征。1701~1709年,兴办航海、炮兵、工程、海军学院。1697年3月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赴西欧考察。回国后着手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了俄国军事、经济实力,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1700年8月向瑞典宣战,开始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并于1721年取得胜利,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1721年宣布建立俄罗斯帝国,参政院封彼得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1725年2月8日病卒。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1725Bideyishi,Пёть Ⅰ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年10岁的彼得与其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因彼得年幼、伊凡多病痴钝,由其姊索菲亚摄政。彼得随母退居莫斯科近郊,在此组建两个游戏兵团——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和谢苗诺夫斯科耶兵团,习武练兵,这两个兵团日后成为他的嫡系。1689年索菲亚策动俄国的常备军——射击军叛乱,预谋刺杀彼得。事泄,彼得亲率游戏兵团粉碎了叛乱,索菲亚被投进修道院。归政之初,彼得于1695年1月和1696年5月两次远征亚速,最终占领亚速,取得亚速海的出海口。为夺得黑海出海口,1697年派出“大使团”到西欧各国游说,以建立反土耳其联盟。此外,“大使团”考察了西欧各国军事、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彼得本人乔装为下士随团前往,曾在荷兰萨尔丹的一所造船厂作木匠学徒,在英国的泰晤士河畔的一家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走访英国皇家协会、格林威治天文台、高等院校,拜谒牛顿等学者,旁听英国国会辩论,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1698年8月中断考察,回国平息索菲亚再度策动的叛乱。随后,彼得开始了俄国的欧化进程,着手进行涉及各方面的改革。他毕生重视军事改革,使俄国军事逐步走向正规化。建立包括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的、拥有20万人的正规陆军,创建由48艘战舰、大批快艇和28000名水兵组成的海军舰队。实行义务兵役制,颁布军事法规,设立军衔制,并办军事学校和学院。他大力发展工业,国家对贷款和提供劳动力等方面予以优惠。到1725年,俄国的手工工场由原来的21个发展到近240个,涉及冶金、纺织、造纸、造船等基本工业领域。彼得大力扶植国内贸易活动,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大刀阔斧地改革国家行政机构,废除了臃肿重叠、职责混乱的旧衙门制度,取消了波雅尔(意为大贵族)杜马,建立了作为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九人枢密院(也译成参政院),在1718-1721年间成立了11个专门委员会(也译成院)。先后把全国划分为8大省(后增至11个)和50个州。各省总督一人,直接由沙皇任命,并听命于沙皇。1721年实行宗教改革,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总局,总局长一职由非宗教人士担任,使教会从属于世俗政权。1714年3月颁布“一子继承法”,规定贵族只能把土地和其他不动产传给一个儿子,防止土地分散,进一步巩固了大地主贵族的土地所有制。1722年颁布《官职等级表》,文武官职各分为14级,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和门阀观念,量才使用,论功取士。彼得对科学文化事业贯注巨大热情,先后开办算术、造船、航海、医护、矿业、工程技术学校,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要求10~15岁贵族子弟必须上学,并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贵族特权,甚至规定,不毕业者不得结婚。还建立俄国第一个印刷所、博物馆、图书馆、剧院。1699年下令采用儒略历。1703年创办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并亲任主编,并简化了俄文字母。1724年筹建俄国科学院。在生活习俗上要求欧化,禁止人们留胡须,禁止穿俄国旧式长袍。商人可蓄须,但要纳税。彼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了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利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在进行国内改革的同时,彼得不断对外发动战争。1700-1721年与瑞典进行了21年的战争(史称北方大战),获得胜利,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和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期间,于1713年把首都从处于内陆的莫斯科迁至濒海的彼得堡。1721年10月,枢密院封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1725年1月28日彼得因病死于彼得堡。

☚ 伊凡四世   叶卡特琳娜二世 ☛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1725BideyishiПёть|АЛексеевичРоманов

俄国沙皇。1682年,因各派贵族激烈争夺皇位,10岁的彼得与其兄多病痴钝的伊凡五世同时即位,由其姊索菲亚摄政。彼得随母居住在莫斯科近郊。酷爱军事游戏,组建两个童子兵团,习武练兵。这两个兵团日后成为他的嫡系部队。经常与外国侨民来往,受到西欧文化影响。1689年,索菲亚策动预谋杀害彼得。事泄,彼得率童子兵团粉碎叛乱,将索菲亚关进修道院。1695年1月和5月两次远征亚速,占领该地。为建立反土耳其联盟,以夺取黑海出海口,学习西欧各国先进科学技术,1697年派大使团赴西欧,本人亦化名乔装为下士随团前往。在荷兰造船厂作木匠学造船,在英国一家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访问英国皇家协会、格林威治天文台及高等院校,会见专家学者,旁听英国国会辩论,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1698年中断考察,回国平息索菲亚再度策动的叛乱。随后,开始推行欧化政策,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工业,扩大贸易,建立正规陆海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中央集权,破除贵族传统世袭制度,论功取士。与维护旧秩序、反对改革的旧贵族和大僧侣势力进行斗争,将他们拥戴的太子阿列克塞送交特别法庭,判处死刑。满足了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的利益,初步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在国内进行改革的同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1700—1721年与瑞典进行了21年战争,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领土和波罗的海出海口。战争期间,于1713年把首都从处于内陆的莫斯科迁至濒海的彼得堡。1721年,被枢密院封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亦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1722—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企图染指中国的黑龙江流域,未果。1725年病死于彼得堡。

☚ 加里波第   华盛顿 ☛

彼得一世1672—1725Алексеевич Петр Ⅰ

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年继位。在位期间,化名出国考察,学习西欧文化、科技。回国实行改革。设立行省,改组军队,创办学校,发展工业。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对外实行扩张政策。1695—1696年击败土耳其,占领亚速海;1700—1721年战胜瑞典,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1722—1723年对波斯作战,获得里海沿岸一带。曾企图打开黑海出海口,未达目的。

彼得一世1672~1725

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统帅。1697年化名秘密出国旅行,学习荷、英等国的造炮造船和航海术。1698年返国后,效法西欧发达国家,实行全面改革,加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先后远征土耳其,打败瑞典军队,发动对波斯战争。被枢密院尊为“大帝”。马克思称之为“世界性侵略体制”。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军事史上民族学派的奠基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