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作用的心理因素
病人使用药物后,取得疗效的好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也包括心理。药物心理学要对这些因素加以研究,以提高药物疗效。这些心理因素有:
❶文化因素:病人的求医行为、选择药物的习惯与偏见、对用药的民间传说、舆论和宣传、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等,都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如城市居民多喜欢用西药,农村居民则愿服中药,患急性病者多投奔现代化大医院,患慢病者多求治于中医。
❷疾病的性质:对感染、代谢、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性疾病,应使用抗感染、纠正代谢及内分泌异常、补充营养等药物为主;对心因性疾病、心身疾病、心理因素色彩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则应注意充分发挥药物的心理效应,一般止痛药、催眠药、助消化药、止咳药均较容易产生心理效应。
❸个体特征:个体的气质、人格特点、年龄等均可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如儿童易出现心理效应,老年人产生药物生理效应的剂量仅为成人量的1/3,且不易产生心理效应;对具有癔病人格特征的人,由于暗示性强,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药物的心理效应。
❹药物的制备、剂型和包装:如病人喜欢色淡的药片,而不喜欢深色者;喜欢糖衣片剂型,其次为冲剂、胶囊;对包装则喜欢玻璃瓶和压膜装药物;此外,药物的装璜设计、美工造型、图案、商标,也会产生药物的心理效应。
❺用药心理:医生和病人都喜欢用作用强、见效快、安全的药物;享受公费医疗者,喜欢用新药、进口药、名贵药、喜欢多用药、联合用药,而经济条件差者则多希望用价廉而有效的药。
❻用药方法和途径:就用药次数来说,病人倾向于以少为好,这样可减少麻烦,又避免了忘服药。就用药途径来说,病人的心理则是注射比口服好,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❼药物副作用:对于服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或震颤等症状的药物,病人就不愿接受,或不能坚持按时服药,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讲清药物的用法、效果及副作用,以避免因药物副作用而产生的多虑、怀疑病情恶化、用药不当等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