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活动量大小的因素yingxiang huodongliang daxiao de yinsu
影响活动量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数量、时间、运动的强度、运动的密度以及活动项目的特点等等。
❶数量。是指身体进行运动的次数、距离等,例如,连续跳跃的次数越多、跑步的距离越长,其活动量也就相对越大。
❷时间。是指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的长短,如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活动的时间越长,其活动量就相对越大。
❸运动的强度。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例如,快跑时,肌肉需要更加用力地收缩(即用力蹬地、用力摆臂),而且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交替要快(即速度要快),这时,所用的力量就大,机体的紧张程度就高,如果与一般速度的步行相比较,那么快跑的强度要大得多。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此项运动后的即刻心率来衡量和判断。如幼儿四散追逐跑的游戏,心率可达170次/分左右,而幼儿慢跑后的心率只有130次/分左右,很明显,前者的运动强度大,后者的运动强度要小。运动的强度越大,就意味着活动量相对较大。
❹运动的密度。最常见的运动的密度形式是练习密度,它是指在一次体育活动中,幼儿身体实际练习的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越大,活动量相对越大。练习密度有时也称运动密度。
❺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例如,跑和跳跃的活动,对下肢部位肌肉的负担较大,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负荷也较大;而投掷的活动,对上肢部位及躯干部位肌肉的负荷较大,但对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却不大。影响活动量大小的这些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改变了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活动量的大小。也可参阅本卷中有关“动作的基本要素”中的部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