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彩调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彩调剧

彩调剧

参见“调子”。

☚ 调子   川戏 ☛
彩调剧

彩调剧

彩调是广西各族人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它起源桂北,分布甚广。各地名称不一:桂林、柳州、河池等地区称“调子戏”、“采茶”、“哪嗬嗨”;左、右江的宁明、百色等地叫“大采茶”、“嗬嗨戏”;平乐、荔浦等地叫“山花灯”、“彩灯”、“采茶戏”等等,但以称“调子戏”、“采茶戏”最为普遍。1955年,才统一定名为“彩调剧”。
彩调演出采用桂林话,本区内各民族不但都能听懂,还有本民族的彩调演员。清末,彩调发展成戏后就有了《王三打鸟》、《三看新》、《娘送女》、《双打店》、《王二报喜》等三十六出。
彩调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大类,如以角色行当定腔的有小生腔、旦角腔、丑角腔、摇旦腔、老生腔等。按人物身份、职业而分的有相公腔、化子腔、媒娘腔、和尚腔等。富于表现劳动形象的有挑担腔、划船腔、挖地腔、饮酒腔等。板有“诉板”、“哭板”、“骂板”、“忧板”等。调有“比古调”、“走马调”等。此外,还吸收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小调,如“鲜花调”、“十月花”等。音乐伴奏分左、右场。左场为弦乐,右场为击乐。弦乐有调胡(也叫大筒,类似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和唢呐、笛子等。以调胡为主奏乐器。击乐的锣鼓曲牌较简单,常用的有“三点头”、“一条龙”、“一钹”、“四钹”等。
彩调的表演艺术如眼、手、身法、步法的基本特征,大部分体现在小旦和小丑(包括小生)这两个行当身上,摇旦(即丑旦)次之。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扇花、手花很富有本剧种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如“蹩脚步”、“扭丝步”、“蹬踢步”、“试探步”、“横挪步”等。旦角的“踵步”、“碎步”、“云步”等。扇子是彩调“三件宝”(扇子、手帕、彩带)中的主要的一件。扇子在表演中,还可当作用具和兵器,故有“万能”道具之称。

☚ 桂林桂剧   壮族干栏 ☛
彩调剧

彩调剧

广西地方剧种。清初开始形成,是从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演变而来。彩调演出采用桂林话。剧目多反映劳动人民家庭伦理故事和民间传说,表演程式接近生活。其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大类,如以角色行当定腔的有小生腔、旦角腔、丑角腔等,按人物身分,职业分为相公腔、化子腔、媒娘腔等,表现劳动形象的有挑担腔、划船腔、饮酒腔等。板有 “诉板”、“哭板”等。调有 “比古调”、“赶马调”等。其表演艺术如眼、手、身法、步法的基本特征,大部分体现在小旦和小丑上。彩调表演主要使用扇子、手帕、彩带。各角色用的扇也不一样,如旦角用花扇,丑角、小生用摺扇。

☚ 桂剧   邕剧 ☛
000030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