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陶Caihuitao
一种比较古老的陶器,是在已经烧成的陶器上,用不同的非陶瓷彩料绘画,不再经火烧烤,彩色容易剥落的陶器,与彩陶有着根本的区别。彩绘陶因其彩绘容易脱落,制造的目的不是为实用,而是为陪葬用的明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马家浜、良渚等文化遗址均有彩绘陶出土,以大溪、屈家岭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最有代表性。战国、秦、汉是彩绘陶的极盛期。一般彩绘陶均是在灰陶上绘彩,有鼎、壶、尊、盆和少数陶俑等。彩绘陶所用颜色有:红、赭、褐、黄、绿、青、白、紫等各色。其纹饰有弧纹、旋涡纹、雷纹、云气纹、龙凤纹、朱雀纹、白虎纹、青龙纹等及各种几何纹样。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各种彩绘动物俑和武士、侍从俑为多见。唐代有贴金彩绘俑,制作精细,色彩华丽。宋代以后彩绘陶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