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形而上与形而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形而上与形而下 古人用以描述抽象和具象两种性质的哲学范畴。语出 《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 指形体、形迹等,所谓 “形而上者” 指无形体、无形迹的抽象存在,即 “道”; “形而下者” 则指有形体、有形迹的具体存在,即 “器”。举例来说,阴阳是气,是形而下者; 一阴一阳之理,是形而上者。又如,日月星辰是物,是形而下者; 日月星辰之理,是形而上者。这里并无尊卑高下之分。但在后代哲学家那里,由于价值取向、思维模式或个人气质的不同,就难免厚此薄彼。如南宋朱熹主张 “理” 在“气” 先,以 “理” 为 “生物之本”,是形而上者,以 “气” 为“生物之具”,是形而下者; 清代王夫之则认为没有脱离 “形而下”而独立存在的 “形而上”,“形而下”产生 “形而上”,所谓 “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近代唯物论者赞成王夫之的观点,但却不能解释这样的问题: 在飞机 (形而下) 尚未被发明制造出来之前,难道就不存在飞机之理 (形而上)? 不过,“形而上” 或 “形而下”,并非一种思维方式,更非所谓 “形而上学”,不能简单地对应或归结为西方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它只是中国先哲对抽象世界和具象世界的一种哲学概括。 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与形而下xingershang yu xingerxia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则、规律等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清代学者戴震说:“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孟子字义琉证·天道》)以未成形为形而上,已成形为形而下。自《周易·系辞》提出这对概念,逐成为中国哲学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唐代李鼎祚以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形质、为体、为器。北宋程颐以形而下为气,形而上为道。南宋朱熹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形而上与形而下逐渐被哲学家们引申为表述抽象和具体、本质与现象、本源和派生等的范畴。 ☚ 易传 太极 ☛ 形而上与形而下中国哲学观念。形而上指无形或未成形之物;形而下指有形或已成形之质。《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崔憬、李鼎祚等认为,形而上为用、为道,形而下为质、为器。孔颖达认为形而上为无形之质,形而下为有形之物。南宋朱熹认为,理为形而上者,气为形而下者。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不可分离。清代戴震称未成形者为形而上,已成形者为形而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