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形式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形式教育

形式教育Xingshi jiaoyu

与实质教育相对。也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以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形式教育以德国哲学家F.vonc.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各种不同的官能,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材料加以训练后得到增强,并能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心灵的各种官能(记忆力、判断力等),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英国教育家J.洛克被认为是形式教育的倡导者。形式教育重视智力训练,轻视实际知识,不重视课程和教材本身的实用性。维护的是文艺复兴以后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的古典教育方向,强调古典语言、文学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它对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的欧美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教学论认为形式教学片面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而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 题库   实质教育 ☛

形式教育

又称“形式训练”、“心智训练”、“形式陶冶”、“心智陶冶”。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普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的一种理论。与实质教育相对。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知识的掌握是次要的。该理论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对欧美中小学教育有很大影响。英国洛克往往被认为是倡导者。

形式教育

形式教育

也称形式训练。同实质教育相对。18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学说。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内容中的“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学、数学等)的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强调智力活动形式方面的训练。
近代西方形式教育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德国哲学家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具有各种不同的官能——观察、想像、思维、判断、价值观、美感、意愿、幻想、意志等。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教材加以训练。教育应该以形式训练为目的,知识的掌握在教育上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知识的价值在于它是否有助于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心灵的官能得到发展,就能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使各种潜在能力变成实在能力。英国哲学家洛克是近代西方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他说:“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深奥的数学家,并无必要。我只认为研究数学一定会使人心获得推理的方法;当他们有机会时,就会把推理的方法移用到知识的其它部分去。”这一论点被奉为形式教育的准则。
形式教育维护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古典中学”的办学方向,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美中学教育有很大影响。它强调古典语言、文学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旨在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形式教育无视时代要求,因循守旧,重装饰而轻实用。与适应时代的发展,强调教育应追求实质目的、强调自然科学和职业技术教学的实质教育形成两种对立的主张。虽然形式教育论是一种以唯心主义的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主张,但它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重视学习的迁移,对现代教学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实质教育   文科教育 ☛

形式教育

formal educ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