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归因管理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归因管理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凯利(Kelley,Harold H.,1921—2003)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归因”是指根据人们的外部表现,对他们的内心状态作出解释和推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行为的归因、心理活动的归因和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归因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第二,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倾向。对于第一个问题,该理论认为,要依据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的标准来确定。即知觉者(如企业职工)的行为是否前后一致,知觉对象(如某项规定)在其他人身上是否会引起同样的反应,知觉者对其他知觉对象(如所有的规定)是否会有同样的反应。如果知觉者的行为表现为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就归结为外部原因,反之就归结为内部原因。在第二个问题上,该理论提出了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该理论认为有四个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努力、能力、机遇和任务难度。这四个因素又分为内外因、稳定和不稳定性、可控和不可控性三个方面。其中努力和能力是内部因素,机遇和任务难度是外部因素;能力和任务难度为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为不稳定因素;努力是可控因素,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不可控因素,而能力处于可控和不可控因素之间。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这四个因素中的哪种因素,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很大。例如,把成绩归因为努力和能力,就会使人有一种满足和自豪感;而把失败归因为这两个因素,就会产生内疚和沮丧。该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的归因倾向,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等管理手段,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