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制造技术danyao zhizao jishuammuni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按设计要求制造弹药的技术。
弹药制造基本属于机械工程及化学工程中的硝化技术范畴。弹药一般均为大量生产并存在危险作业和有害有毒工序,因此要确保在其制造中的安全和性能一致性,就此构成弹药制造的专用技术。一般包括毛坯精化技术、高效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深孔冲压和引伸技术、专用设备和工艺装置设计与制造技术、表面防腐与包装技术、火炸药的硝化技术、装药装配技术、专用测试技术、弹药生产自动化技术和安全技术等,都与现代高技术和军民通用的加工技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代化的弹药制造技术已发展为技术密集的柔性化制造技术体系。弹药制造批量大,性能一致性要求高,并有严格的使用、生产和长贮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弹药制造技术中必须始终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安全方面,要有严格的安全距离和隔爆防爆设施、防静电和防粉尘技术措施,并对危险工房及危险工序有一系列限制爆炸物存量与人数的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质量控制方面,凡投入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均需做理化性能检查,对元器件和最终产品都应对其外观尺寸、重量和疵病进行100%检测。产品性能测试方面,一般都按批量抽取样品,在靶场或试验场测试。因其样品试验结果即代表全批产品性能状况,为此弹药制造技术中十分突出按批或按钢材炉号进行技术质量管理,目的是保证弹药质量具有可追溯性。一旦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可及时控制质量范围并做出停用处理。这是弹药制造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特性,所以在弹药制造过程中完成关键工序和主要检验工序后在产品上都打上专门印记或做出记录,产品表面都有厂、年和批号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的大量需求和在军火市场上的高额利润,极大地调动许多新兴技术、新兴工艺和新型的先进设备抢先用于弹药制造,成为弹药发展的动力。新中国建国初期,弹药制造技术十分原始,产品品种少,产量低,性能差。到20世纪60年代,得到苏联技术转让,并执行了苏联标准,开始走上仿制阶段。当时弹药生产基本是单机单工序流水作业线。70年代制造技术逐步中国化,如高频焊接药筒工艺,方钢中频加热工艺,冷挤弹体工艺,铜、钢药筒热挤盂冷引伸工艺,多模连引技术,发射药管道连续硝化工艺,铜饼半连续铸锭工艺,弹药表面防腐处理技术,弹体机加半自动生产线等,使中国弹药制造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80年代后引进了欧美弹药制造工艺和技术,如炮弹和引信加工生产线数控设备,先进的毛坯精化技术,引信自动装配机,火工品自动压药机和强力旋压机,全自动弹体注药线,以及火炸药应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还引进了先进测试技术等。这使中国的弹药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弹药制造技术的发展仍以实现毛坯精化和自动化柔性制造系统为重点。结合今后弹药结构和性能的发展,弹药机加将改为多工序多刀切削的工艺,由高效专用数控设备或柔性制造系统来加工;大量采用成形工艺及自动装配机进行部件和火工品装配;装药工艺与火炸药生产都由计算机控制,成为具有可靠安全设施的自动化装药线和硝化作业线;发展各种专用和随线检测技术;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和热处理技术;发射药成形工艺将向双螺杆多功能柔性制造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