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弥勒会见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弥勒会见记回鹘文译写的大型佛教剧本。全剧由1幕序文和25幕正文组成,是当前发现的同样剧本中最完整的一本。1959年发现于哈密板房沟。多数学者认为其书约成于8—9世纪,是研究回鹘语、回鹘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 弥勒会见记 弥勒会见记古代维吾尔族大型佛教剧本。是一部属于小乘派佛教的经典。作品以话剧的形式,讲述了未来佛弥勒一生求法成佛的故事。全剧共27幕。它对小乘派佛教在古代西域的传播史及中国戏剧史的研究其有重要价值。本世纪初,德国考古队曾在新疆发现其多种残卷。1959年,在古丝绸之路北路今哈密县天山公社脱米尔提大队山坡上发现较为完整的抄本,现存新疆博物馆。该剧作者原由圣月善萨大师以梵文改为吐火罗文(古焉耆文),再由婆热塔那热克西提·迦兰瓦吉译成回鹘文,抄本约完成于8至9世纪。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维吾尔族学者伊斯拉菲尔·玉素甫等编译转写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一卷。 ☚ 拉仁布与且门索 恰希塔那王 ☛ 弥勒会见记 弥勒会见记古代维吾尔族大型佛教剧本。是一部属于小乘派佛教的经典。作品以话剧的形式,讲述了未来佛弥勒一生求法成佛的故事。全剧共27幕。它对小乘派佛教在古代西域的传播史及中国戏剧史的研究其有重要价值。本世纪初,德国考古队曾在新疆发现其多种残卷。1959年,在古丝绸之路北路今哈密县天山公社脱米尔提大队山坡上发现较为完整的抄本,现存新疆博物馆。该剧作者原由圣月善萨大师以梵文改为吐火罗文(古焉耆文),再由婆热塔那热克西提·迦兰瓦吉译成回鹘文,抄本约完成于8至9世纪。198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维吾尔族学者伊斯拉菲尔·玉素甫等编译转写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第一卷。 ☚ 拉仁布与且门索 恰希塔那王 ☛ 弥勒会见记 《弥勒会见记》回鹘文译写的大型佛教剧本,内容为表现救世菩萨弥勒成佛后普救众生苦难的故事,是古代佛教界的重要宣传品。全剧由1幕序文和25幕正文组成,是当前发现的同样剧本中最完整的一本。1959年4月发现于哈密板房沟的一棵空心大树中,共293张,586面,上下略有损坏,其中文字完整者为114页。由完整的样页看,每页长47.5厘米,宽21.7厘米,每页30—31行,纸质厚重,墨色较黑,书法整齐优美。从该剧的译文看,文笔流畅,想像丰富,比喻贴切,译者的翻译水平颇高。根据该剧的跋文可知,此剧为圣月菩萨大师阿阇利从梵语译为吐火罗语(指古代的焉耆—龟兹语),又由智护法师从吐火罗语译成突厥语(指回鹘语,据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词典》中说,回鹘语是标准的突厥语)。多数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后肯定,哈密本《弥勒会见记》写成于公元8—9世纪,是研究回鹘语、回鹘文、回鹘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 ☚ 弥勒三弥底经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之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