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若虚诗歌中的“江”和“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若虚诗歌中的“江”和“月”

旅法华人学者程纪贤的大学博士论文《唐代诗人张若虚诗歌的结构分析》(1968年巴黎版),论析了张若虚的两首诗:《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而重点是前者。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传诵千古的佳篇,历代围绕这首诗的评论也层见叠出。 西方人对此诗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本书作者首先考析了这首诗的韵脚、音调的对称与对偶,措词的复迭、音乐效果,诗的节奏等内部规律,然后抓住诗中“江”和“月”这两个象征实体进行评论。作者认为,“江”和“月”是《春江花月夜》中两个最重要的象征形象,虽然这两个形象在以前已经为人采用,但在张若虚之先,还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以如此独特的方法使用过。在《春江花月夜》中,江和月是两个主要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而行动,仿佛是具有意志的有生命之物。 江是一个能够意识到自己无限威力的有生命之物,在诗的开头,它把明月托起,而在结尾,它又把明月收容。 明月不仅是一般的生命的体现,而且也代表了一个妇人的特殊命运。这个妇人的出场从未点明,它是通过明月的形象而暗示出来的。“江”和“月”这两个象征形象在全诗中处在一种辨证的关系之中,它们互相对立,一方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秩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个为潮水涨落的规律所支配的有生命之物。 江中无情的流水衬托出明月变幻不定的脆弱本性;明月的光华照耀着江流,使大江变得宏伟壮观。 这种通过在大自然中找出的一些彼此既有联系而又互相对立的因素来解释大自然的方法,还从未被人如此深刻地在诗歌中尝试过。 张若虚在本诗中力图将“明月”与“江水”多种象征意蕴溶为一体,并由此进入深广的哲理思考,这在中国古诗中是绝无仅有的。 江水流动的这一形象首先使诗人脑海里浮现出宇宙浩瀚的意念,而明月的升落的行程,又分明抒写了人类“对新生命的看法,对宇宙中生命的看法,对情人分离的看法,对希冀团聚的看法,对一切生命终结的看法”。面对着这些重要的形象,诗人提出了一系列本质性的问题:生命从何而来,又从何开始?它有何目的,有何期待?它向何处发展?诗人力图对这些形象的一切含义穷根究底,并把它上升到玄学的高度,这种愿望在中国的诗歌中确实是从未有过的。程纪贤就这样抓住诗歌中“江”和“月”这两个时而相并列、时而相毗连、时而相限定的象征实体,进行历时性的研究(即研究江、月在时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共时性的研究(即研究江和月在同一时刻的各个方面),从而别具一格地透视出了《春江花月夜》这一“孤篇横绝”之作的语言信息和结构特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