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炎《清平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炎《清平乐》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日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②兰成:庾信,小字兰成。梁朝诗人,后出使北周被留,因思念家乡,曾作《哀江南赋》。

【译文】 蟋蟀鸣声凄切渐渐中断,又闻人声话语在西风堤岸。明月低照,平沙寒淡,宛若白绸丝带的是静静的江面。极目望尽芦花丛,寻不见栖宿传书的鸿雁。

暗中愁坏了滞留北方的故人,夜夜牵动着江南江北的思情。门外只有一枝梧桐落叶,可它不知会发出多少萧萧秋声。

【集评】 元·陆行直:“‘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平沙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只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友人张叔夏赠余之作也。余不能记忆,于至治元年仲夏二月十四日,戏作碧梧苍石,与冶仙(陆留)西窗夜坐,因语及此转瞬二十一载,今卿卿(陆行直家妓)、叔夏皆成故人,恍然如隔世事,遂书于卷首,以记一时之感慨云。”(《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八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并序》)

清·许昂霄:“(‘只有’二句)淡语能腴,常语有致,唯玉田为然”(《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秋江图画。笔法自高,亦是因感有得”(《云韶集》卷九)。又:“玉田工于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绝。如……《清平乐》云:‘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此类皆精警无匹”(《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俞陛云:“‘梧叶’十二字如絮浮水,如露滴荷,虽沾而非著,词中胜境,妙手偶得之。欧阳公赋秋声,从广大处着笔,此从精微处著”想,皆极文词之能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据陆行直词序,知此词原是赠友之作。作者后收入词集时,作了不少改动,使内涵意蕴更丰富广阔。词境颇具绘画效果,尤其是“月落”二句与结句,构成一上下俯仰的立体时空境界。画面空中有月,地上有平沙、江水、梧桐和隔岸相语之人。陆行直正是据此而作“碧梧苍石图”。词不仅具有画意,更有声响。蛩声、人语声、风声、叶声,构成了一支秋声交响曲。结句以少总多,表现出敏感的词人对大自然也是对社会的心理感受。故国之思、沦落之感全含蕴在其中。此词一出,同时唱和者有十五人之多(详见《全金元词》下册第903—907页)。


唐宋词之《张炎《清平乐》》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张炎《清平乐》

张炎《清平乐》张 炎

张 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释 ①采芳人杳:指游春赏花的游人少了。②分了:侵扰。

鉴赏 这词中所抒发的,是客里伤春的情怀。

周密曾记载过南宋游春的盛景:“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武林旧事》)想必张炎也亲历过当日的春光,此刻他用“采芳人杳”四字,勾勒出易代后风景冷清、游人稀少的凄凉。这正与刘辰翁在《忆秦娥》中,以“江山如旧,朝京人绝”写物是人非的变迁相似。因为采摘芳菲的游人稀少,所以自己也“顿觉游情少”。“顿觉”二字,予人恍然惊醒之感。“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这二句点明此身处于异乡的忧愁。人在漂泊流浪中,内心总是难以安定,自然也就没有心思踏春赏花。文人赏春,自然要吟诗,但诗歌中又多是惜春、送春的忧伤诗句。游兴已经因“采芳人杳”而减少,何况还要为诗愁所扰,心思的潦草萧索由此可见。

下阕将自身托喻为燕子,以漂泊无定的“燕子”写出人生伤感。燕子是飞无定处的生灵,去年尚在天涯,今年又不知栖息何处人家。张炎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临安家破后,他四处飘零。四十三岁这年,曾北上大都,一年之后即还至杭州,之后又是漂泊吴、越数十年。在大德二年(1298)所作《月下笛》中,他写道:“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他在后半生漫长的时光中,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天涯”“谁家”这些表示居无定所的字词,写出词人晚年的流落生涯。

歇拍写到“夜雨”,许多词人都写过“听雨”的细节。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疲倦的内心任凭夜雨点滴落在屋檐,可见心绪的萧条。此处张炎将夜雨与季节联系在一起,写道:“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这两句的意思很巧妙,表面上是在说时节转换,春雨如今已经不再催花盛开,不再能带来春意盎然,暗中却指向命运的凄凉。宋元易代,一切都无法再给人以希望,因为属于他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三月的夜雨,不是催花,而是“一番雨过,一番春减,催人渐老”(张炎《水龙吟《春晚留别故人》)。

初初看去,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词。词中提到的都是春日的风景:采芳、春色、燕子、春雨。然而词的用意并不是写春日,而是以春意反衬伤情。“采芳”引出“人杳”;“看春”却是“草草”;春日中无羁的生灵燕子,却是在“天涯”与“谁家”中漂泊;“夜雨”也不再润物无声,而是催花凋零、“催人渐老”。在一片青青的春色之中,流露出的,是词人荒凉寂寥的悲苦心境。

关于春天,刘辰翁曾写道:“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宝鼎现》)蒋捷也有“一片春愁待酒浇”(《一剪梅》)的词句。太平盛世,年复一年的春季到来,或许会引发“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的怅惘,而此刻是国破家亡,对于南宋遗民,春天不仅仅引人伤春,也引人伤身世,伤故国。正如俞陛云评价这首词云:“羁泊之怀,托诸燕子;易代之悲,托诸夜雨。深人无浅语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黄阿莎)

山水图 【明】 王世昌 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