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箕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箕門 箕門 jīmén 足太陰脾經穴。在大腿内側血海上六寸處。箕,簸箕。因取穴時,兩膝足分開狀如箕,左右兩穴猶當簸箕之門,故名。主治遺尿,陰囊濕癢,下肢痿痹。始見於晉代典籍,沿稱至今。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箕門,在魚腹上越兩筋間,動脈應手,太陰内市,足太陰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陰脾經》:“箕門……主治小便不通,遺尿,鼠鼷腫痛。” 箕门❶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之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 箕门jīmén经穴名。代号SP11, 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血海与冲门连线上, 血海穴直上6 寸处。主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麻痹等。直刺0. 5 ~1寸。灸3 ~5 壮或5 ~10 分钟。 箕门 箕门Sp11Jimen足太阴脾经穴。首见《甲乙经》。位于髌骨内侧端上8寸,亦即血海穴直上6寸处。仰卧取之。相当于缝匠肌内侧缘,深层为内收大肌;有大隐静脉,深层外方有股动、静脉;并有股前皮神经,深部为隐神经。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痠胀。艾炷灸3~5壮; 艾卷灸5~10分钟。主治肝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小便淋沥,遗溺,癃闭,遗精,阳萎,小腹肿痛,阴部湿痒,两股生疮等。现又多用以治疗睾丸炎,性功能减退,腹股沟淋巴结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血海 冲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