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淮深变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淮深变文 张淮深变文唐五代变文。敦煌卷子写本。原本题目残失,题名系今人依故事内容拟补。今存残本,首尾残缺。写晚唐时,安西回鹘投款中变,占瓜州,尚书张淮深率军破之,俘敌千馀,降其首领。唐皇遣九使至沙州褒奖之,复以回鹘子孙流落,大唐天朝义不伐乱而遣使宣抚,尽数释放俘虏。岂料天使离去,回鹘王子复叛,淮深再讨,奏凯而归,河西五州重归唐版图。故事与史实相符,是变文中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作品之一。 ☚ 张义潮变文 八相变 ☛ 张淮深变文 张淮深变文变文。古代民间讲唱文学的最初形式。此篇首尾残缺,故事的内容已不全。据整理者在校记中所述,变文所写的是唐中和四年后张淮深击败回鹘,收复沙州的故事。 ☚ 张义潮变文 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 张淮深变文唐代变文。佚名撰。敦煌写本残卷。原题残失,今题系王重民校录时据内容拟补。首尾残缺过甚,卷中脱漏字较多,已不可窥见全貌。从仅存约近两千字中, 约略可知记唐乾符(874—879)中,张义潮姪子张淮深屯驻沙州,平定沙州回鹘叛乱,唐朝廷遣使表功嘉奖事。成书亦在此间。文中颇多对张淮深颂扬之辞,淮深亦不胜感恩戴德。对沙漠草寒,战阵威隆,将兵勇猛有所描写。几近于七言叙事诗,铿锵有声。反映了唐朝用兵西北的重大政治事件,史料价值颇高。收入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敦煌变文集》。孙楷第《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考证颇详,可供研究参考。载入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变文论文录》。 张淮深变文 张淮深变文敦煌变文之一。见P.3451。残损过甚,篇题原缺,孙楷第于《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拟此名。*张淮深,张议潮之侄,议潭之子,大中七年(853)任敦煌太守,大顺元年(890),在索勋作乱中被杀。一说为议潮之子淮鼎所害。《新唐书·吐蕃传》中仅有“命族子淮深代受归义”一语。变文记述安西回鹘变乱而侵掠河西,张淮深率兵大败回鹘,并虏其首领。后上书皇帝,皇帝以为应厚遇,放还俘虏。然回鹘王子又领兵讨战,张淮深就亲率军士,进行讨伐,并获全胜。作品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归义军之后,张淮深艰苦防守河西的情形,塑造了张淮深这一爱国英雄形象。也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 张议潮变文 舜子变 ☛ 张淮深变文 张淮深变文敦煌变文之一。见P.3451。残损过甚,篇题原缺,孙楷第于《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拟此名。*张淮深,张议潮之侄,议潭之子,大中七年(853)任敦煌太守,大顺元年(890),在索勋作乱中被杀。一说为议潮之子淮鼎所害。《新唐书·吐蕃传》中仅有“命族子淮深代受归义”一语。变文记述安西回鹘变乱而侵掠河西,张淮深率兵大败回鹘,并虏其首领。后上书皇帝,皇帝以为应厚遇,放还俘虏。然回鹘王子又领兵讨战,张淮深就亲率军士,进行讨伐,并获全胜。作品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归义军之后,张淮深艰苦防守河西的情形,塑造了张淮深这一爱国英雄形象。也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 张议潮变文 舜子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