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方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方平

张方平1007—1091

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少时家贫。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崑山县。复中贤良方正,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直集贤院,迁太常丞,知谏院,知制诰。累官拜翰林学士。拜谏议大夫,为御史中丞,中外之事,知无不言。复拜翰林学士,出知滁州、江宁府、杭州、秦州、益州。还为三司使。英宗时,累迁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迁户部尚书,为参知政事,寻以父丧罢。服阕,知陈州,判应天府。神宗元丰(1078—1085)中致仕。哲宗元祐六年(1091),卒,谥文定。有《乐全集》四十卷传世。神宗尝赞其章疏之文“典雅,焕然有三代之风”(《苏轼文集》卷十四墓铭)。“其他诗文,皆清远雄丽”(同上书卷十五《乐全集序》)。其集前五卷为诗,计三百一十五首。其五言排律《读杜诗》,历论杜诗之豪壮,妙绪不穷,可以“雄丽”当之。其《高祖庙》、《歌风台》立意不同凡响,为叶梦得《石林诗话》所称,前者并为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所称。《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 契嵩   苏舜钦 ☛
张方平

张方平公元1007年~1092年

字安道,北宋南京(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人。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太子少师。在他的著作中,同货币有关的奏疏有三篇:《论免役钱札子》、《论率钱募役事》和《论钱禁铜法事》,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和免役法,前者以现钱贷给民户,后者出钱折役,致使货币的需要大增而造成钱荒现象。张方平从货币的重要作用,铸币权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和货币流通渠道变化等诸多方面论述造成钱荒的原因,还指出因实行新法,钱币大量外流和私销,致使“中国之钱日以耗散”,“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因此他主张恢复旧法,防止钱币“外则泄于四夷,内则恣行销毁。”

☚ 元稹   李觏 ☛
张方平

张方平1007—1092

字道安,号乐全居士,北宋南京 (治所今河南商丘南) 人,历任三司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等。著作有 《乐全集》、《玉堂集》,后者已佚。强调重本抑末,认为“趋末而背本者众”(《乐全集》卷十四,《食货论》) 是国家贫穷的根源。反对管榷封占的经济干涉政策。财税上主张什一税,要求“岁杪而令,量入为出” (同上卷十六,《治地莫善于助论》),“随地所产”,征收实物。肯定货币“权轻重而御人事,以平准万货” (同上书,卷二五,《论率钱募役事》) 的重要作用。反对实行青苗和免役法,并从货币流通渠道的不相称说明了不应征免役钱的理由:“凡公私钱币之发敛,其则不远。百官群吏三军之俸给,夏秋籴买谷帛,坑冶场监本价,此所以发之者也; 屋庐正税,茶盐酒税之税,此所以敛之者也。” (同上) 从货币流通渠道不相称来说明不应征免役钱,认为国家铸造钱币,用来发放俸饷,购买谷帛和作为经营矿冶、茶、盐等业的本钱,钱币流到民间之后,通过房屋,茶、盐、酒等税收或专卖收入再流回官府,其流通渠道是正常的,若在货币正常流通的情况下,又加上免役钱,就将使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遭到破坏。指出在当时“官钱出少,民用已乏”的情况下,于常赋之外,又增收青苗、免役钱,出现钱荒是必然的。除征收青苗、免役钱外,认为造成当时钱币不足的原因还有钱币的外流和内销,要求免除青苗、免税法,“立四夷内外之限,通人民衣食之原” (同上书,卷二六,《论钱禁铜法事》),以解救钱荒。

☚ 白居易   李觏 ☛

张方平1007~1091Zhang Fangping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Hermit Lequan.Works: A Collection of Lequan,etc.

张方平1007—1091

字安道。宋南京(河南商丘)人。举茂材异等,又中贤良方正,选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宋夏开战,康定元年(1040)上《平戎十策》,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知谏院,首乞合枢密之职于中书,仁宗然之,为宰相兼枢密使。英宗立,为学士承旨,请立颍王为太子,是为神宗。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极论王安石新法之害。后以太子少师致仕。有《乐全集》传世。(参考图4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