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俭115—198东汉官吏。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称病拒召。延熹八年(165年)山阳太守翟超任其为东部督邮。上表奏劾宦官侯览及其母在家乡残害百姓,请诛之。表为览所扣压,由是结仇,然深得太学生敬仰。建宁二年(169年)党锢之祸再起,被同乡佞人朱并诬陷,讨捕甚急,乃逃亡在外。所经之处,人皆重其名行,愿破家灭族为之隐匿。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党禁解除,乃得还乡,献帝时,征为太尉,不久病卒。 张俭❶张俭(594—653)。唐将领。字师约,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新丰镇)人。唐高祖之从外孙,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拒受颉利可汗无理求取,教民营田,岁收谷数十万斛。边粮充裕,州民得安。李靖平突厥后,思结部人归于朔方,他受而安辑之,允许其部人与碛北亲属往来。后移为检校胜州都督。后任者以为思结部将叛,议发兵讨之。时因母丧居家,令为使者抚纳之。他单骑入思结部,召其首领,布以腹心,思结咸匍匐归命后为检校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劝民垦田力耕,连年丰稔。建平籴法,蕃人喜悦,边军大收其利。再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坐事免官,诏以白衣领职。营州地与契丹、奚、霫、靺鞨相接,高丽引众入寇其境。他以兼护东夷校尉之职率兵击败高丽。俘斩略尽,边民得安。因功拜营州都督。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将攻高丽,遣其率蕃兵先进,略地至辽西。因辽水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他面陈利害,山川险易,水草好恶。太宗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兵,为六军前锋。进兵渡辽水,直趋建安城,击破敌众,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府,以其为都护。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四年卒。 张俭963—1053辽统和十四年(996)丙申科状元。南京宛平(今属北京)人,字仲宝。进士甲科第一。授寺丞、县令,迁监察御史,供职行在。二十九年,授礼部郎中、知制诰、直枢密院,充贺宋帝生辰副使。开泰元年(1012),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累官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参与军国政务。七年,为守司徒(一作守司空)兼政事令。太平五年(1025),兼武定军节度使,出镇大同。次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圣宗死,受遗诏辅立兴宗,拜太师。重熙四年(1035),致仕。六年,特封韩王。十一年封陈王。 张俭591~650唐代将领。字师约,新丰(今陕西临潼北)人。从高祖起兵, 以功拜右卫郎将,迁朔州刺史。后累迁代州、营州都督。太宗征辽东,俭受命率藩兵先进,略地至辽西。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卒。 张俭字师约,京兆新丰人。为唐高祖李渊从外孙,从李渊起兵,以功除右卫郎将,迁朔州刺史,检校代州刺史。后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从唐太宗征高丽,封皖城郡公。改东夷都护。永徽(650—655) 初卒,年六十。 张俭115—198东汉官吏。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初为山阳东部督邮,严劾宦官侯览,没其财产,为太学生所敬仰。建宁二年(公元169年), “党锢之祸”再起,他逃亡出塞,沿途人争隐匿,多被灭族。献帝初, 为卫尉,不久死。 张俭❶(115—198) 字元节。东汉山阳高平(山东邹县西南)人。延熹八年(165)为本郡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及其亲属党羽横行乡里,残害百姓,他举劾览母罪,案其宗党宾客,并请诛览,由是天下知名。览伺机报复,在官府追捕下,他亡命异乡。所经之处,均愿隐匿,虽破家灭族,在所不惜。为此受牵连者遍布天下,遭屠戮者以十数。献帝初,为卫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