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二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二奎 张二奎1814—1864清京剧演员。原名士元,号子英。北京人,一说浙江或安徽人。道光间为“四大徽班”之一的和春班班主,后入四喜班。咸丰间又与净脚演员大奎官(刘万义)共组双奎班。工老生,尤擅演帝王贵胄一类角色,以《打金枝》、《金水桥》、《上天台》等“王帽戏”著名。世称“奎派”或“京派”。唱腔淳朴,不尚花腔,以京音为准;扮相雍容,有独特风格。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称“老生三杰”、“三鼎甲”。 ☚ 杨鸣玉 李文茂 ☛ 张二奎 张二奎1814—1860清京剧演员。原名士元,号子英,寓所名“忠恕堂”。原籍河北衡水(一说安徽或浙江人)。工老生。与余三胜、程长庚鼎足而三,世称“老生三杰”、“三鼎甲”。曾任工部都水司经丞,因以票友身份演剧而被革职。“下海”后,先后主持过和春班和四喜班,并为班中老生台柱。时人有“年少争传张二奎”之咏(见《都门杂咏·黄腔》)。咸丰年间又与净角大奎官共组“双奎班”,一度当选“精忠庙”会首。其演唱吸收京腔和梆子腔演唱特点,“嗓音宏亮,行腔不喜曲折,而字字坚实,颠簸不破”(《清代声色志》)。吐字以北京音为准,故有“京派”、“奎派”之称。仪表英伟,扮相雍容端庄,擅演袍带戏。《梨园旧话》称其艺曰:“演剧者神动天随,观剧者心倾意满。名伶之移人情处,固有不解其所以然者。”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牧羊圈》、《五雷阵》、《大登殿》、《打金枝》、《金水桥》等。高足中杨月楼、俞菊笙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周春奎、许荫堂亦甚有名。身后家业凋零,惟有一子万年,习丑。 ☚ 黄三雄 杨鸣玉 ☛ 张二奎京剧表演艺术家。1814年生,1860年去世,直隶(今河北省)人。工老生,久居北京市,擅演帝王,如《打金枝》、《金水桥》的唐皇等。嗓音宽亮,唱腔淳朴,多用北京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京腔。与余三胜、程长庚并称为“老生三杰”、“三鼎甲”。 张二奎约1820—约1860京剧演员。直隶(今河北)人。道光时在北京主持春和班,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为当时京剧的“老生三杰”。擅演王帽戏(帝王一类角色),唱腔淳朴有力,咬字以京音为准,形成自身艺术流派,也称“奎派”。 张二奎约1820—约1860清著名京剧演员。河北人,一说浙江人。演老生,道光时在北京主持和春班,同程长庚,余三胜并称为京剧老生三杰。嗓音宽亮,唱腔淳朴有力,擅演帝王一类脚色,形成一种艺术流派,人称“奎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