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九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九龄678—740

唐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七岁能文。后举进士,始为校书郎,以对策授右抬遗。玄宗即位后,历官左补阙、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封曲江男。张说与宇文融等不睦,他受张说器重,故被出为桂州刺史,兼岭南按察选补使。开元十八年(730年)以后,历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劝阻玄宗任边将为朝内大臣,遭李林甫谗毁,贬荆州长史。在朝时引荐正人,评论得失,规劝玄宗,不遗余力。曾劝玄宗诛杀安禄山,不从,终为大患。开元后,人皆呼之为“曲江公”而不名。善诗文。被贬后所作《感遇诗》与陈子昂《感遇》诗有共同之处,对扭转当时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著有《张曲江集》。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后神功元年进士,授校书郎,迁左拾遗、右补阙。玄宗时为一代名相,深得信任,后为李林甫排挤,出为荆州长史,寻终于家乡。为人正直贤明,敢于直言,尝预言安禄山必反。工文善诗,《感遇》诗十二首寄兴高远,含义深刻,为盛唐诗之先声,有《张曲江集》。

☚ 张说   王之涣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武周长安二年(702),登进士第。唐中宗神龙三年(707),中材堪经邦科,授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秩满,去官归养,奉诏开大庾岭。开元六年(718),迁左补阙。次年,改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转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年,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开元十四年,改太常少卿。次年,出为洪州刺史。开元十八年,转桂州刺史兼岭南按察使。次年,入为秘书少监,转工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开元二十一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兼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开元二十三年,封始兴县伯。后为李林甫所谮,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病卒,年六十三,谥文献。九龄工诗能文,名重一时,张说常誉为“后出词人之冠”。其诗虽多应制之作,但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写其遭受排挤的忧思,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论者以为与陈子昂《感遇》相近,以陈、张并称。尤长五言古诗,清王士禛谓唐五言古诗“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子昂)之力最大,曲江公(张九龄)继之,太白又继之”(《古诗选》)。五律亦清淡自然,多有佳作。《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等均其代表作。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卷四七至四九存其诗三卷,间有他人之作混入。另《全唐诗补编》辑佚二首。徐浩撰有《唐尚书右丞相中书令张公神道碑》,《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近人何格恩编有《张九龄年谱》及《曲江年谱拾遗》。

☚ 齐澣   王翰 ☛

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代诗人。武后景龙初进士,授校书郎,先天二年登道侔伊吕科,历任右拾遗、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一年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累封始兴县伯。因受李林甫排挤,开元二十四年罢相,“开元之治”宣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有《曲江集》二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索引:张九龄,博物,子寿,曲江、曲江公。

张九龄

张九龄之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微窘边幅。(《旧唐书·文苑传上》 引张说语)

张曲江五言沉郁,亦其文笔也。(《全唐文》卷八○七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古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于古之平调曲也。自余诸子,驰志高雅,则峭迳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初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徐献忠《唐诗品》)

初唐沈、宋外,苏、李诸子,未见大篇。独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如《度蒲关》、《登太行》、《和许给事》、《酬赵侍御》等作,同时燕、许称大手,皆莫及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四)

曲江方伟,其诗峭严。(屠陵《唐诗类苑序》)

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道,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五)

张九龄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感遇》十三首体虽近古,而辞多不达,去子昂远甚。五言律才藻远让沈、宋,故入录者仅称平淡。胡元瑞谓“子寿首创清淡之派”,非也。(许学夷 《诗源辩体》 卷一四)

公之相业,载在史册者班班可考,不仅以其诗若文。即以文论,而诏诰之文典以则,奏对之文庄以肃,碑颂之文详以赡,书答之文婉以挚,此则文之大概也。即以诗论,而郊庙之诗粹以穆,应制之诗宏以丽,赋咏之诗远以澹,酬赠之诗深以笃,此则诗之大概也。(周日灿 《曲江张文献公集元序》)

曲江自古诗好手,近体大有食梅衣葛之苦。(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

张曲江《感遇》,则语语本色,绝无门面矣,而一种孤劲秀澹之致,对之令人意消。盖诗品也。而人品系之。(贺贻孙《诗筏》)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曲江诗也。“满”字、“减”字,纤而无痕,殊近乐府,此题第一首诗也。曲江方正,能作是语,何怪广平之赋梅花耶!(同上)

曲江公诗雅正冲淡,可想见其风度。“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观曲江公集,益叹老杜评泊之妙。(乔亿《剑溪说诗》上)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轻幽别趣, 曲江本色。 (卢、 王溥《闻鹤轩唐诗读本》)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四库全书总目》)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一)

张燕公谓“曲江诗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微狭边幅”,意似有不足。然曲江为伯玉之殿,时辈不足当其毫末。少陵云:“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自成一家则,未缺只字警。”要为定论。(阙名 《静居绪言》)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重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唯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方东树《昭昧詹言》)

赤堇氏云: 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 曲江诗若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厉志 《白华山人诗说》 卷一)

射洪《感遇》诗虽清超拔俗,然细按之,觉其中无物; 曲江《感遇》诗则纯是从性分中流露出来。于此可以见人品之优劣。(钟秀 《观我生斋诗话》卷二)

曲江之《感遇》 出于《骚》,射洪之《感遇》 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独至。(刘熙载 《艺概·诗概》)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丰条伤幹。 至如汉上游女, 遥古馨, 清江白云, 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宋育仁 《三唐诗品》)

九龄与子昂当初盛唐之际,承徐、庾之后。时方以绮丽相尚,二子独以复古自任,横制颓波,始归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崇之。其古诗出入汉魏两晋,虽时有变化,而机杼不异。子昂《感遇》诗三十首全祖嗣宗,九龄十二首情契屈子,伤时忧国,借物喻怀,风人之旨,复肇于斯。洗绮靡之余习,开盛唐之先路,浑雅高古,陈隋以还,惟兹二人而已。(丁仪《诗学渊源》卷八)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乡试进士,年方弱冠,但竟被诽谤,上达武后,诏令当代词宗中书令李峤重试,再度拔萃,擢秘书省校书郎。玄宗先天元年,官右拾遗,未几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选用人才,设十道采访史。直言敢谏,是开元时贤相之一。后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开元二十五年,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在故乡韶关病卒。
九龄诗辞采富艳,而情致深婉。晚年遭受谗毁,激愤感慨。其《感遇诗》十二首,作于贬谪之后,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著有《张曲江集》、《千秋金鉴录》,并参与编写《朝英集》。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3)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参与朝廷重大决策,成为开元时代著名宰相。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几年后卒。
张九龄是当时的贤相,在政治上有重大建树,在文章上也很为时人推重。其文不求富赡华丽,张说称之为“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诗,早年所作,词采富艳,有较浓的台阁习气,但有一些赠答怀人之作,如《望月远怀》,却写得情致深婉,意境幽远,格调清新,颇为后人欣赏。晚年遭遇谗毁贬谪之后,诗风大变,转趋于朴素遒劲。代表作《感遇》12首,历来都和陈子昂的《感遇》诗相提并论。对于扭转初唐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有较大贡献。其赋今存《荔枝赋》、《白羽扇赋》二篇。与同时代其他赋作相比,张九龄赋的骈丽色彩更浓一些。然其赋文比较朴素,描写贴切,善于立言。

☚ 苏颋   王昌龄 ☛

张九龄

盛唐前期诗人。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生于678年,卒于740年。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另外,闺情诗《望月怀远》、写景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等也都很出色。《全唐诗》编存其诗3卷。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Zhang Jiuling

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开元时期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又广引贤才,王维、卢象、孟浩然、王昌龄、綦毋潜等人都曾受到过他的提拔或奖掖,对促进当时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有名的贤相。后被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他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史论一般将陈子昂、张九龄、李白三人相提并论,作为开一代诗风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感遇》十二首,诗中继承屈骚传统,常用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以寄托其忧谗畏讥的政治感慨。在艺术上,这些诗洗尽六朝铅华,以和雅清淡为宗。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格调清新、意境幽远,如《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传诵的名篇。《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描绘壮丽的庐山飞瀑,意境雄浑阔大。有《曲江集》二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三卷。

☚ 陈子昂   王瀚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开元时期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又广引贤才。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卢象、綦毋潜等人都曾受到过他的提拔或奖掖,对促进当时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有名的贤相。后被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史论一般将陈子昂、张九龄、李白三人相提并论,作为开一代诗风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感遇》十二首,诗中继承了离骚传统,常用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以寄托其政治感慨。在艺术上,他的诗洗尽六朝铅华,以和雅清淡为宗。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格调清新、意境幽远,《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传诵的名篇。《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描绘了壮丽的庐山飞瀑,意境雄浑阔大。有 《曲江集》二十卷。

☚ 贺知章   王之涣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代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则天神功元年中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时任右拾遗、集贤院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职。晚年受到奸臣李林甫等人的陷害,贬官荆州长史,不久去世。张九龄为官贤明清正,刚直不阿,敢说敢为,是开元时期著名的贤相。
张九龄写诗多五言古体,善用比兴手法寄托讽喻,风格质朴遒劲,对扭转初唐诗风做出了贡献。他在荆州时写的《感遇诗》 12首和陈子昂的《感遇》很相似,借物言志,寄寓深刻,是他的代表作。如第一首《兰叶春葳蕤》以春兰、秋桂比喻自己坚贞清高的品德,风格简洁清澹; 第七首《江南有丹橘》模仿屈原的《橘颂》以丹橘自喻,感叹自己虽有坚贞的品德,但被李林甫等人排挤,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他的感情强烈,针砭深刻,笔力遒劲,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人们对他《感遇诗》极为推崇,将他与陈子昂并称为“陈张”。他早期的一些抒情写景之作,也都意境幽远,格调清新,如《望月怀远》、《湖江望庐山瀑布水》等都是久为称颂的好诗。著有 《曲江集》20卷。《全唐诗》收他诗三卷,《全唐文》收他的文八卷。

☚ 宋之问   张籍 ☛

张九龄678—740

唐朝大臣。文士。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张九龄678—740

唐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神功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吏部试拔官员,常与赵冬曦评定,以公允著称。开元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后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诗早年富台阁气,晚年《感遇诗》等篇,感慨遥深,朴素遒劲,深为后人推许。有《曲江集》二十卷。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则天时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为人刚直不阿,直言敢谏,曾劾安禄山必反,建议玄宗及早除掉,未被采纳。他强调任用“智能之士”,被称为开元时期贤相之一。后受李林甫排挤出朝,贬为荆州长史。他和文人学士有广泛联系,早年即以文为名,他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影响很大,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其《感遇》12首常与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在诗中他常用比兴手法,寄托讽喻,感慨遥涤。在艺术风格上,他洗尽六朝铅华,以和雅法淡为宗。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蕴藉自然,如《望月怀远》、《旋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历代传诵的名作。著有《曲江集》20卷,《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

☚ 初唐四杰   王昌龄 ☛

曲江集/曲江张先生文集/曲江张文献公集/曲江张文献公集

☚ 陈子昂集   曲江集 ☛

张九龄

张九龄673——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后曾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等职,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受李林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中年即有文名,奖掖和提拔了不少文人如王维等,对促进盛唐诗歌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他的五言古诗影响极大。其文多应制之作,但有一部分书信、记序体文,风格自然,平易畅达,突破了当时浮艳的社会风尚。著有《曲江集》20卷。

☚ 苏颋   李邕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神功元年(697)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后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为相贤明,敢于直谏,开元二十四年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不久病卒。有《曲江集》20卷。其诗今存200余首。罢相前诸作以写景抒情的篇章为佳,如《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望月怀远》。《秋夕望月》等。罢相后所作颇有怀才不遇之悲,如《感遇》12首、《杂诗》5首等,托物言志,感慨深沉。为诗不重雕饰,不求富艳,诗风清淡,情意真切,对王孟一派较有影响。

☚ 陈子昂   王之涣 ☛

张九龄678~740Zhang Jiuling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Empathetic Experiences,Thinking of the Faraway While Watching the Moon,etc.

张九龄678—740

唐大臣、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景龙进士。任左拾遗。当时吏部选拔人才,都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时称平允。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赏格选拔人才, 设十道采访使。时玄宗怠于政事, 他常谏其得失。曾请杀安禄山以绝后患,未被采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为李林甫所谗,罢相。其《感遇诗》十二首,作于贬谪之后,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唐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幼聪敏善属文。进士出身。为右拾遗,曾上书玄宗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迁左补阙,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评定吏部考选人才的等第,时称平允。其文章才干,为宰相张说尝识,称之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任中书舍人。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建议河南开水田种稻,上言用人应不循资格,复置十道采访使。因谏阻用张守珪、牛仙客为相,令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于二十四年罢相。不久,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犯罪,坐“举非其人”,被贬为荆州长史。著名的《感遇诗十二首》即写于此时。九龄文章高雅,诗意超然,劲炼质朴。以词臣而为贤相,以正直敢言见称。传世有《曲江集》二十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