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张乐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张乐行1810—1863

清末捻军首领。一作张洛行,安徽毫州雉河集(今涡阳)人。出身地主家庭,早年结伙贩卖私盐,支持农民抗粮、抗差、吃大户的斗争,为涡阳、淝水一带农民所拥护。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同龚得树等结捻,聚众万余,在雉河集起义抗清,曾一度攻占河南永城,被蒙城、毫州、永城一带“十八铺”捻军推为“总捻首”。1853年春受招安,协同清军镇压安徽定远陆遐龄捻军起义。是年冬,太平军北伐途经皖北,乐行在雉河集再次起义反清,1855年秋,召集各地捻军首领在雉河集会盟,被拥为盟主,称“大汉盟主”(一说“大汉明命王”)。宣布信条,制定《行军条例》,把起义军编为黄、白、红、黑、蓝五旗, 自领黄旗,使捻军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1857年3月,应太平军约,与李秀成、陈玉成会师攻克霍丘,从此加入太平军,任征北主将。配合太平军转战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屡破清军。1860年晋封沃王。1862年(同治元年)秋,僧格林沁领兵进攻蒙城、毫州捻军基地,乐行退守雉河集,1863年3月突围至西阳集,被叛徒李勤邦出卖,就义于毫州义门集附近周家营。

张乐行

 安徽毫州雉河集(今涡阳)人。又作张洛行。地主出身。曾结伙贩运私盐。1852年(咸丰二年)与龚得树结捻,聚众万余围攻河南永城。旋捻首十八人聚义,被推为盟主。次年响应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旋受周天爵招抚,因薪饷无着,遂归乡里。1854年与龚得树等再次起义,很快控制淮北广大乡镇。1855年各路捻首会盟雉河集,被举为“大汉盟主”,编成黄、白、红、黑、蓝五旗军,自领黄旗。1857年与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联合作战,克霍丘,并受太平天国领导,任征北主将。后受封沃王,1863年(同治二年)率二十万众与清军僧格林沁部决战,败后突围,至蒙城西阳集被叛徒出卖,旋遇害。

张乐行【同义】总目录


张乐行张老乐

张乐行1810—1863年

捻军首领。一作张洛行。安徽毫州雉河集(今涡阳县城)人。出身于地主家庭,结党贩卖私盐。咸丰二年(1852年)与龚德树结捻,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开仓济贫,颇受欢迎。同年十月(1852年11月)捻首十八人在雉河集,歃血为盟,被推为盟主。次年太平军北伐,经淮北时他在雉河集起而响应。咸丰五年秋,各地捻军首领会于雉河集,被推为首领,称“大汉盟主”。建立五旗军制:龚德树领白旗、侯世维领红旗、苏天福领黑旗、韩万领蓝旗,他兼领黄旗。他统领各军,制订“行军条例”,使捻军有统一组织,战斗力增强。次年雉河集失守,继续活动在正阳关、三河尖等地。咸丰七年与太平军会师,攻克霍丘,接受太平军领导,称天义,任征北主将。后封为沃王,转战淮河流域。同治二年(1863年)在雉河集一战被清军击败,率残部退走宿县。在西阳集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张乐行1811—1863

捻军领袖。又作张洛行,安徽毫州雉河集(今涡阳)人。1852年11月结捻起义。1856年2月(一说1855年8月)雉河集会盟被公推为“大汉盟主”(又作大汉明命王、太汉永王)。次年率军赴淮南,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受太平天国沃王等封号。1863年在雉河集战败后率20余人突围,至蒙城西阳集被捻军叛徒李四一出卖。3月22日就义于毫州义门集。

张乐行1811~1863

清末捻军领袖。又名洛行,安徽亳州(今亳县)人。咸丰二年(1852年)聚众万余人起义抗清。三年春,一度受清廷招抚。是年冬再次起义反清。五年,他召集各地捻党首领大会于捻河集,被推为盟主,称大汉王。七年三月率捻军与太平军会师,后被洪秀全封为沃王。同治三年(1863年)三月被叛徒出卖遇害。

张乐行

张乐行1811~1863

清亳州张老家(今属涡阳)人。幼入私塾,精通文墨,曾经营糟坊、粮行,贩私盐。喜交游,扶危济困,时称“仁义光棍”。1852年为淮北等地18股捻股推为首领,次年受清廷前漕督周天爵招抚,随其镇压定远陆遐龄起义,寻被遣散,复聚众起义。1856年捻军在雉河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命王,确立捻军五旗军制,率军南下怀远,克霍邱三河尖。次年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两军连克霍邱、正阳关。曾先后被授予征北主将、鼎天福、成天义、沃王等太平天国封号。于六安诱杀不听指挥不受纪律约束的蓝旗旗主刘永敬及其侄刘天台。1858年撤离六安,占领怀远、临淮、凤阳、五河,并配合太平军,取得三河战役胜利。次年六月,与太平军吴如孝部联合攻克定远。1860年袭占六安,配合太平军保卫安庆。1862年,率军围攻颍州不下,遂回雉河集。四月,闻陈玉成被擒,星夜率军援救未果,又会合苏天福进军宿州,遭英翰、刘天福等阻击,转而东下。次年,尹沟及雉河集不守,率3000人在张村铺与清军决战,全军复没,仅率10余骑逃出,在西阳集为叛将李家英出卖,与其子张𤩠,义子王婉儿被宿州知州英翰逮捕杀害。

☚ 倪中平   张德才 ☛
张乐行

张乐行1811—1863

一作张洛行。亳州人。清末捻军首领。出身地主家庭。早年包送私盐,收纳亡命。1852年与龚得树等结捻,聚众万余人,攻占河南永城,劫牢释囚,开仓济贫,从者愈众。11月与冯金标、张凤山等捻首十八人在雉河集会盟,被推为盟主,号称“十八铺聚义”,成为初期捻军最高首领。次年,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北伐经过淮北时,起而响应。清廷派袁甲三、周天爵等赴皖攻捻,他接受周天爵招抚,后以薪饷无着,被遣散归籍,遂不受节制。1854年,与龚得树,苏天福等再次起义,控制了淮北地区的广大乡村和城镇。1855年,各路捻军齐集雉河集举行会议,被推为首领,称“大汉盟主”。建立五旗军制,他兼领黄旗,各路捻军俱听调遣。又制订《行军条例》,使捻军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次年,雉河集失守,率部南下,活动于正阳光、三河尖等地。1857年,与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会师于霍丘城外,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全军蓄发,改换旗帜。次年2月在六安杀反对同太平天国联合作战的蓝旗将领刘永敬和刘天台,引起分裂。5月,六安失守,旋北上占领怀远临淮和凤阳府县两城,与庐州地区的太平军结成犄角,互相应援。1860年,指挥张宗禹等率领主力三万余人,出征苏北敌后,占领清江浦(今淮阴),以功被太平天国晋封为“沃王”。次年安庆失守,乃率部北归雉河集。1863年,以二十万大军与僧格林沁部清军决战,大败,率残部退至宿州,在西阳集被叛徒李勤邦出卖,遇难。

☚ 夏燮   程长庚 ☛

张乐行1811—1863

清末捻军领袖。一名洛行。安徽亳州(今亳县)人。地主家庭出身。早年结党于私盐贩,率领群众抗粮抗差,成为当地捻党首领。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冬,与龚得树等在安徽蒙城雉河集聚众万余人,起义抗清,攻克河南永城,被拥为总捻首。1853年春,一度接受清廷招抚,同清军前往安徽定远县镇压捻军,后被遣回籍。是年冬,他再次起义反清。次年春,太平天国北伐援军路经皖北,他率部随援军进入永城。1855年他召集各地捻党首领大会于捻河集,被推为盟主,称大汉永王。1857年3月,率捻军与太平军会师,攻克霍丘,正阳关,从此接受太平军领导,转战江淮间。次年被洪秀全封为成天义。1860年封为征北主将。后封为沃王。1863年3月在雉河集战败,行至蒙城西阳集被叛徒出卖,于3月23日被俘遇害。

张乐行1810—1863

清代捻军首领,一作张洛行。安徽毫州雉河集(涡阳)人。地主家庭出身。早年与私盐贩结交,成为当地捻党首领。清咸丰二年(1852)聚众万余攻占河南永城。五年秋各地捻党首领在雉河集会盟,被推为首领,称“大汉盟主” (一说“大汉明命王”),组成捻军。七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 十年晋封为“沃王”。同治二年(1863)率二十万大军与清军僧格林沁部决战,大败,在蒙城西阳集被俘,在毫州义门集周家营就义。见“雉河集会盟”和“捻军起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