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弄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弄潮

弄潮

古代杭州一带的一种水上游戏。每逢农历八月钱江大潮时举行。往往百十人为群,手持红旗,迎潮泅水而上,以出没潮头惊涛中,旗帜不湿为胜。宋代最为流行。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写钱江观潮中云:“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手赏银采。”《梦梁录·观潮》也有记载,不甚相同:“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宋潘阆《酒泉子》词咏观潮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 水秋千   拔河 ☛
弄潮2376在江河水面作戏,如泅水,竞渡等。古南方方言。宋苏辙《栾城集・竞渡诗》:「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游。」宋吴自牧《梦粱录・观潮》:「南宋临安风俗,八月观潮,少年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称~之戏。」

弄潮

迎潮竞渡或戏水的活动。源于春秋,唐宋时最盛。钱塘弄潮最为壮观。八月潮至,少年百十为群,执旗竟渡,各显泅技。宋苏辙《栾城集》十一《竞渡》诗:“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宋吴自牧《梦梁录·观潮》:“弄潮之戏,或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玩耍(附) > 弄潮
弄潮  nòngcháo

迎着潮水遊泳作戲。宋·王讜《唐語林·夙慧》:“杭州端午競渡,於錢塘弄潮。”宋·蘇轍《競渡》詩:“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遊。”宋·吳自牧《夢粱録·觀潮》:“杭人有一等無賴,不惜性命之徒,以大綵旗或小清涼傘,紅緑小傘兒,各繫繡色段子滿竿,伺潮出海門,百十爲群,執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或有手腳執五小旗,浮潮頭而戲弄。向於沿平之年間,郡守蔡端明内翰,見其往往有沈没者,作戒約弄潮文。”清·李漁《蜃中樓·訓女》:“又何曾步出瀟湘手弄潮。”

嬉戏

嬉戏

敖嬉 戏狎 剧戏
鸟禽飞翔嬉戏:翔嬉
 蝴蝶飞舞嬉戏:蝶戏
在水中游泳、嬉戏:戏水 弄潮 弄涛 击水 泅戏
到园中嬉戏:闚园
谈笑嬉戏:语戏
 调笑嬉戏:谑剧
诙谐嬉戏:谐戏 谐嬉
游玩嬉戏:游嬉
游乐嬉戏:游戏
歌唱嬉戏:歌戏
追逐嬉戏:逐弄
宴饮嬉戏:宴嬉 宴戏
共同嬉戏:谐熙
亲密嬉戏:狎亵
顽皮嬉戏:憨戏
放纵嬉戏:骄熙
年轻时不喜欢嬉戏玩乐:弱无好弄
(游戏,玩耍:嬉戏)

☚ 酒令   嬉闹 ☛
弄潮

108 弄潮

或称吴儿弄潮,古代钱塘江一带居民水戏。《武林旧事》载:“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执十幅大彩旗,争先贾勇、溯游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之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此项活动极为惊险,可与现代冲浪运动媲美。

☚ 竞渡   游泳 ☛
弄潮

弄潮

汉魏以后钱塘江一带的水上娱乐活动,尤以宋代为盛。夏历八月,江潮汹涌,游泳高手们成群结队在惊涛中出没,时称“弄潮之戏”。南宋时每年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沿岸数十里,观者涌动。水中弄潮儿个个披发文身,手持大彩旗或清凉伞,红红绿绿,浮于惊涛骇浪间。有的能在潮水浪尖上腾跃百变,而手中所持大旗却不被浸湿; 有的踩一叶小舟,随江水涌动而自由穿行。最初这些活动是为迎潮神,后来逐渐演变为以高超的技艺来博得观潮者的赏赐,而且有了以此为业之人。

☚ 薅草锣鼓   木射 ☛

弄潮

中国古代水上运动。逆海潮泅渡。源于春秋,初盛于山东,汉代以后盛于扬州,唐宋时盛于浙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