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坵、邱〕(qiū) 小山;土堆。
《书·禹贡》:“九河既道……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柳宗元《钴 潭西小丘记》:“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坟墓。《方言》第十三:“冢大者谓之丘。”王安石《将次相州》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废墟。 《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 古代田地的区划。《周礼·地官·小司徒》:“四邑为丘。”郑玄注:“方四里。” 众人聚居之处。《广雅·释诂二》:“丘,居也。”杜甫《后出塞》诗:“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旧丘,即旧居。 通“巨”。大;长。《汉书·楚元王传》:“高祖微时,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丘,大也,长嫂称也。”按《史记·楚元王世家》作“巨嫂”。 (qiū) 姓。春秋有大夫丘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