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为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在论述文艺时,主要强调的是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未曾论及文艺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特色问题。到了斯大林时代,即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斯大林说: “当资产阶级执政的时候,当各民族在资本主义制度保护下巩固起来的时候,民族文化这个口号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当无产阶级执政的时候,当各民族在苏维埃保护下巩固起来的时候,民族文化这个口号就成了无产阶级的口号。”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第279页)这里,斯大林开始强调文艺的国家、民族特色了。毛泽东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也明确提出,我们的文艺要有 “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要求我们的文艺 “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 邓小平在继承、丰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一再强调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也因此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斯大林在 《论东方民族大学的政治任务》 一文中说: “内容是无产阶级的,形式是民族的——这就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全人类文化。” 毛泽东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也说: “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邓小平在论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 时,突破斯大林、毛泽东的论述 (即 “社会主义的内容” 和 “民族的形式”。) 他说: “文艺工作者还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认真研究、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里所讲的形式,不仅仅指民族风格 (即我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还包括时代特色。所谓形式要有时代特色,就是要求民族风格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审美观念也在变化,所以文艺在保持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欣赏习惯的前提下,应注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其具有时代性。这种论点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大变革时期,无疑具有鼓励创造新形式的客观意义。
什么内容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容呢,邓小平说: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呢?
❶两个文明的建设。邓小平指出: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能建设社会主义呢?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有着封建思想和半殖民地思想的负重,他们是在不断克服自身的封建思想、半殖民地思想等影响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因而,我国提出两个文明的建设,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容。
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我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华民族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不断摸索,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文中就指出: “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这是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就要反映中国人民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❸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性和我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曲折,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性和我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也是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说:“几千年来,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将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因而,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