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社会主义并不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资本主义并不等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这就一针见血地破除人们的传统观念。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针对人们的老观念,邓小平1990年12月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邓小平多次指出: “计划和市场嘛。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利都可以用。”“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就是说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不搞市场经济就是与世隔绝。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5年10月邓小平指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保证经济发展进入活而有序的良性循环。
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五大报告同时指出: “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其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机制是经供给和需求、价格、竞争这几个要素运行的。市场的功能在于通过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资源向效益好的部门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劳务上的分配,效率优先。因此就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节省劳动消耗,而获得最佳效益。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很多,而市场对各种信息传递灵敏、反映迅速,能够及时引导生产和消费。所以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
对于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错误认识,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明确的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
(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必须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生产力。
(2)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条件下,企业间的交换必须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3) 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遵循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 为了求得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效果,必须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合理结合,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5) 在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必须与国际接轨,接受国际经济惯例和规则,需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