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廬廬(庐)L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四川之成都、通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卢’,音通。庐子戢黎之后。此南蛮也。今襄州有中庐,即其地。”此以国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风俗通》云: “ ‘古庐子国后有庐氏。’ 以地为氏。望出顿丘。”庐子国,《姓氏词典》 以为 “在今安徽庐江”;《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或指“庐戎国”,其地在“今湖北襄阳西南”。
明代有庐坦,南城知县 (按: 此从 《续通志》“南城”,或引作“解城”)。

廬lú

❶房舍。張衡《歸田賦》:“感老氏之遺誡,將迴駕乎蓬廬。”又《西京賦》:“徼道外周,千廬內附。”
❷居。班固《幽通賦》:“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張衡《思玄賦》:“安和靜而隨時兮,姑純懿之所廬。”

“庐”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庐”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

廬庐

❶倚廬。《周禮·天官·宫正》: “大喪,則授廬舍,辨其親疏貴賤之居。” 鄭玄注: “廬,倚廬也。舍,堊室也。親貴者居倚廬;疏者賤者居堊室。《雜記》曰: 大夫居廬,士居堊室。”
❷若今野候。《周禮·地官·遺人》: “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 鄭玄注: “廬,若今野候,徙有庌也。……一市之間有三廬一宿。”《周禮·秋官·司寇》: “野廬氏: 下士六人。” 鄭玄注: “廬,賓客行道所舍。”
❸讀爲“纑”。《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鄭玄注: “鄭司農云: 廬讀爲纑,謂矛、戟、柄、竹、欑、柲。或曰摩鐧之器。” 陸德明《經典釋文》: “廬,魯吴反,下皆同,本或作蘆。” 《周禮·冬官·考工記》:“攻木之工: 輪、輿、弓、廬、匠、車、梓。” 鄭玄注: “廬,矛、戟、矜、秘也。《國語》曰:侏儒扶廬。”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格鬥器 > 廬
廬  lú

亦作“籚”。古矛戟戈殳類長兵器之柄。通以木棒爲芯,外貼竹片,纏以絲麻,髹漆而成,亦稱積竹柲。《周禮·考工記·總序》:“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鄭玄注:“廬,矛戟矜柲也。”《說文·竹部》:“籚,積竹,矛戟矜也。”

廬lu

8F5D
“庐”的繁体。

廬lú

L253
“庐”的繁体。

〖廬〗 粵 lou4〔爐〕普 lú

❶ 簡陋的小屋,有成語「初出茅〜」。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臣於草〜之中。」
❷ 旅舍。《周禮.地官司徒》:「十里有〜,〜有飲食。」
❸ 服喪守墓並在墓旁蓋的簡陋屋子。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褒之〜塚也。」(褒:指唐代的慧褒禪師。)

廬庐,金文;篆lú

[廣(房舍,意符)+盧(爐子,聲意符)→廬(《説文》:“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從广,盧聲。”廬,“六”的返還字。農村一户人家所占宅地。引申爲小屋,茅屋〈茅廬〉。廬與庶通,家中僅有“爐灶”而已,説明是平民百姓家。廬山,在九江之南,鄱陽湖之北,最高峰漢陽海拔1474米,廬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爲旅遊勝地。廬山因在古廬州境内而得名,遠在漢代已經知名,距今至少已有2100多年。司馬遷在《史記》中早有記載。)]
《詩經·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yì)有瓜。”(田中茅舍住人家,埂邊溝坎盡種瓜。)
《孟子·滕文公上》:“五月居廬,未有命戒。”(五個月住在喪廬,没有下過任何命令。)
[西漢] 司馬遷 《史記·河渠書》:“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
[唐]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要再向皇帝上書了,還是回到南山我那破茅屋去住住吧。)

廬()


師湯父鼎,殷周金文集成2780,西周中期
隹(唯)十又二月初吉丙午,王才(在)周新宫,才(在)射廬。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廬(慮)齊(劑)齊而□事於□□□與天下交長,秦無過(禍)矣。

張家山漢簡·蓋廬1,西漢
蓋廬問申胥曰: 凡有天下,何毁何舉,何上何下?

漢印文字徵
廬江豫守。

漢印文字徵
廬舜。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陰,東漢
魯夏侯廬頭二百。

史晨後碑,東漢
時長史廬江舒李謙敬讓……皆會廟堂。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陰,東漢
年逾九九,永歸幽廬。

黄庭經,晉
神廬之中務脩治,玄雍氣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

元文墓誌,北魏
窀穸方遠,精爽焉如,敢鏤遺影,以勒黄廬。

楊曜生墓誌,唐
玄廬來扄。
《説文》: “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从广盧聲。”
文獻或假“盧”作“廬”。十五年趞曹鼎銘文有“王射于射盧”,“射盧”即“射廬”。廬爲寄居之舍。《左傳·成公十三年》 : “曹伯盧卒於師。” 《公羊傳》、《穀梁傳》 “盧”作“廬”。

☚ 庠   庭 ☛
000029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