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康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康里Kānglǐ

元代“色目人”姓。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本部落名,或以部为氏。《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喀喇”。又,《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称: “蒙古姓氏,元至元时定远大将军明安,姓此氏。”疑其有误,录以备考。

康里

康里

古部族名。又译康礼、航里、抗里、夯力、杭斤。属突厥语族。13世纪初叶游牧于札牙黑河(今乌拉尔河)以东至咸海东北的大平原上。西与钦察为邻,东抵楚河流域。波斯史学家拉施特称其人始造有轮车,突厥谓轮车曰康喀里,故称康喀里。《元史·不忽木传》亦云: “康里即汉高车国也。”元太祖十八年(1223),被蒙古军征服,后属术赤分地。康里人进入中原者甚多,大多从军,有名将不忽木等。武宗时设立广武康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 阿速   钦察 ☛
康里

康里

又译为“抗里”、“航里”,其原音为kangli,唐末至宋朝,游牧于蒙古高原西部和阿尔泰山内外,其族臣属于辽,成为“阻卜”的一部,后因不堪于辽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逐渐西迁至巴尔喀什湖西北,但仍有一部分人留居于故土。金国使臣乌古孙仲端(又译“吾古孙中端”)出使蒙古汗国,至中亚求见成吉思汗,曾经途经康里部的故地,见过留居于当地的康里人。在记述行程的《北使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今杭爱山)又前四五千里,地甚燠,历城有余,皆非汉名,访其人,云其磨里奚、磨可里、纥里迄斯、乃蛮、航里、瑰古、途马、合鲁诸番族居焉。又几万里,至回纥国之益离城。”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是:“从(杭爱山东头的喀喇和林)西行四五千里,地气暖和,经过100多座城池,都不是汉名,访问当地的居民,则是蔑尔乞、克烈、吉利吉思、乃蛮、康里、回鹘、都播(又译秃八、途马)、葛逻禄等部族的人居住在这里。又西行近万里,来到回纥(指伊斯兰教徒)国的伊犁城。”蔑尔乞和克烈二部原来游牧于蒙古高原西部,后被成吉思汗征服时,有一部分西逃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乃蛮、都播、吉利吉思游牧于阿尔泰山东麓和西麓,回鹘、葛逻禄游牧于准噶尔盆地。康里在乃蛮、都播和回鹘之间,可见其故土位于今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东北部。乃蛮太阳罕强盛时,留居故土的康里人曾成为乃蛮的属部。成吉思汗击灭乃蛮部时,又有部分康里人与乃蛮人一起西逃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后与蒙古人逐渐融合成哈萨克族。国内外研究哈萨克历史的学者都认为哈萨克族的先民一康里,即是汉晋时期的康居人,隋唐时期的康国人,这是有问题的。隋唐时期的康国人为粟特族,自古从事农业和商业,操东伊朗语。康居和康里自古为游牧民族。康居的语言不知其性质,康里则是突厥语部落。康居从魏晋至元朝都不见于记载,其地先后已属铁勒、突厥、西突厥、突骑施、葛逻禄的牧区,因此,汉晋的康居人如果以后仍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一带,也应早已融合于其他民族了。而“康里”这一部族名,则始见于耶律大石西征,定居于叶密力(今额敏县)城时,八拉撒浑的喀喇汗王朝统治者因不堪葛逻禄、康里二部的骚扰,邀请耶律大石入国平乱,并让国于耶律大石,可见第一批康里人西迁,最早也应在辽朝后期。关于哈萨克族的先民“康里”即是汉晋的康居的观点,仍然需要加以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波斯13—14世纪的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丁的《史集》,根据蒙古汗国统治者收集的档案资料,肯定“康里”人与畏兀儿、哈剌鲁(葛逻禄)一样,是乌古斯可汗(突厥和回鹘传说中的可汗)亲族。

☚ 钦察   克烈 ☛
000010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