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康輶纪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康輶纪行笔记。清姚莹(1785—1852)撰。十六卷。莹有《后湘诗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奉使乍雅,察移抚渝番僧时而作,约成书于道光间。因察移又名康,故名。凡五百余则,约二十八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乍雅使事始未,喇嘛及诸异教源流,外夷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入藏诸路,读书心得,沿途感触杂撰诗文等六方面。于西蔵地理记载尤为详尽,且附备地图,对后世学者有借鉴作用。文笔典雅有古风,然体例较杂。有《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康輶纪行十六卷。清姚莹撰。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提升为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因积极防御抵抗,被发往四川。文宗即位复起用,任湖北武昌盐法道,官至湖南按察使。著有《中复堂全集》。其事迹详载《清史稿·姚莹传》。道光间,姚莹发往四川效用任同知,昨乍雅正副两呼图克图相争,四川总督檄文姚莹前往平之,姚莹谓夷人难以德化,孑身前往,徒损国威,川督不听。其行至乍雅,果然不得要领。川督劾其畏难,责命再次前往,事方平定。因其奉使乍雅及察木多,察木多又名喀木,快读为康,故以康輶为名。此书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书记往来各事,按日排次,全书大致分为六端:一、乍雅使事始末;二、喇嘛及诸异教源流;三、外夷山川形势风土人情;四、入藏诸路道里远近;五、泛论古今学术事实;六、沿途感触杂撰诗文。末卷绘图十六幅,首载世界。及亚洲全图,附以西藏乍雅地图为终,每图皆加说明。是书论乍雅兼考西藏,因西藏而及回疆,西藏之外诸国,如廓尔喀等尤为致意。附图中藏地图考订尤为精详。此书收入《中复堂全集》和《笔记小说大观》第七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