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理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理

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康复医学的主要着眼点是功能,这包括功能的基本概念、特征、范畴、测量、评定和训练等,通过功能训练和功能代偿,帮助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这套关于功能的理论是康复医学的基础。
康复处理的问题不是临床症状,而是功能障碍。重视功能的恢复是以新的疾病模式为依据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传统的疾病模式是: 病因→病理→症状。”现在,应引伸为“疾病→功能损害→残疾→残障 (严重残疾)”。因此,改善身体的功能是康复的重要目标。
从康复的角度看,所谓“功能”是一种有目的的,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可以调控的行为或行动,这种行为或行动可使人们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例如: 个人生活自我照料、行走、言语交流(听、说、写)、智力活动和情绪的适应力等,都是重要的功能。
由此可见,在康复范畴内的功能活动,并不是单指心脏功能、肩关节运动范围等等而言,即并不是着眼于某一器官的具体的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从总体上看,综合生理、心理、智能的因素,看适应个人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职业性劳动的能力如何。也就是说,康复医学不单从器官和组织的水平看功能活动,更重要的是从个体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水平看人的功能活动。
对功能活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独立性和适应性,能独立地完成必需的功能活动,同时又能适应环境,进行必需的功能活动或表现出适当的行为。这是康复医学进行训练的目标。
康复医学予以评定和训练的功能,其范围包括运动的、活动的、职业的等方面的功能。
上述功能的水平是可以测量和评定的。不仅可以作出定性的测量,即是否具有此项功能,能否作出该项行动,或表现出适当的行为,而且还应当尽可能作出定量的分析,评定功能活动完成的程度。因此,就有测量功能活动的各种仪器,专门设计的试验和量表。
功能的丧失表现为程度不等的残疾,从微小的功能缺损,中等程度的残疾,以至较严重的残障。区分残疾的程度不在于器官损害的范围,而在于功能丧失的程度及其影响,亦即对个人生活自理,对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职业工作的影响。
从康复的角度看,残疾具有相对性和可补偿性。
残疾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有很大的相对性,某种残疾对甲患者可能影响其职业能力,而对乙患者则没有这种影响; 此外,残疾造成的后果在许多情况下可借助于康复措施、训练、假肢、矫形器而得到补偿。
分析残疾可能造成的后果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年龄 对中青年应充分考虑参加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影响。幼年患者应考虑对发育、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影响。
性别 妇女应考虑对家务和养育孩子的影响。
左利右利 惯用左手者如右手功能残疾则仍可用左手操作。
职业 一般来说,肢体残疾对体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影响较大,智能上的缺陷则对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影响较大。
身体剩余功能 残疾的代偿程度取决于身体剩余功能的状况,如仍有康复的潜力,通过训练,一般能提高代偿程度和适应能力而减轻残疾或残损。
心理和精神因素 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的残疾者能充分发挥剩余功能,积极锻炼,重新养成代偿性的新技巧和新活动习惯,从而消除或减轻残疾造成的后果,做到“残而不废。”相反,情绪抑郁沮丧、悲观失望、紧张焦虑,则能加重残疾程度和依赖心理,影响康复效果。
接受康复训练或装配假肢、矫形器的可能性 如能到康复机构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必要时使用装配假肢或矫形器),有希望减轻残疾的程度。
残疾的可补偿性可从康复医疗和康复工程学的效果得到证明。根据统计,约有80%的残疾者经康复医疗后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善;不能用康复医疗方法改善者,可用康复工程的方法,借助于代偿性或增强性仪器设备,以补偿感觉、运动和言语功能的不足。
康复医学工作者应当分析致残因素及其影响,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可能,从具体的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有利因素,通过适当的康复医学的处理,尽量减轻残疾的程度。
在康复处理中,要按照现代病因学的新模式兼顾生物学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因素。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而新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与身体病变和功能互有联系和影响,对残疾者,不仅要注意身体的康复,而且要注意精神的康复,并还要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减少康复的阻力,促进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是:
(1) 康复医疗的全过程,都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 功能训练: 康复工作着眼于保存、恢复身体的运动、感知、言语交流、生活、职业等方面的功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
(3) 整体康复: 从生理上(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职业上和社交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康复的对象不仅是有病损和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而更重要的是整个“人。”
(4) 重返社会: 人是社会的人。残疾使人暂时离开了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残疾者改善功能,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又要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作必要的改变,使之适应残疾者的功能状况,以便使残疾者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成员,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并分享社会福利。
有能力参加社会生活,这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单是没有疾病或衰弱。”随着近年来强调社会医学,强调残疾者要与普通人一样过正常的社会生活,不是与社会隔离开来,而是与社会密切结合,于是在康复中追求重返社会这一崇高的目标也就提出来了,康复工作应当促使患者重新与社会相结合。

☚ 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   康复社会学 ☛
000005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