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的反应
对应激原(刺激)的反应是由察觉(认知)到威胁后才引起的,它包括心理和生理反应。有些为了对付应激原,属积极反应;有些则妨碍个体更好地对付应激原,属消极反应。从心理学角度讲,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身体对刺激做出合理判断、选择应对策略和发挥应对能力,从而适应或解除威胁。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身体对刺激做出判断和决策,使应对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从而处于不适应状态或受到威胁。心理应激反应包括六个方面:
❶大脑皮层的唤起:取决于刺激原的质和量(即对个体的利害关系和程度),以及个体的反应特征(包括认知评价),这是心理活动的基础。适度的兴奋和情绪的唤起,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调整动机;但大脑皮层过度兴奋、情绪过度唤起,则可出现焦虑和担心,降低个体的应对能力。
❷烦躁和愤怒:烦躁是焦虑的延伸,是急于采取对策、方法又觉不恰当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此基础上可发展为愤怒,向他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❸恐惧和憎恨:这是察觉(认知)到威胁严重,或者是摄于力量对比而居于下风时的一种心情。
❹抑郁:由于威胁已成现实,又缺乏对策,处于失望的一种情绪状态。其表现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情绪低落,长此以往可产生自卑心理,采取听天由命的不主动对策。
❺认知水平降低:在应激原作用下,由于不良情绪而产生的焦虑反应,心理活动能力下降,因此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判断较片面,逻辑推理能力也下降,故往往难以判别是非。
❻自我意识障碍:自我意识包括自信、自尊、自爱等自我评价。过强的刺激,反而会减少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依赖性;但也有人过于自信,导致固执己见,这便属于自我意识障碍。至于应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不属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