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经》·《黄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经》·《黄鸟》交交黄鸟,交交黄鸟鸣声哀, 止于棘。枣树枝上停下来。 谁从穆公?是谁殉葬从穆公? 子车奄息。子车奄息命运乖。 维此奄息,谁不赞许好奄息, 百夫之特。百夫之中一俊才。 临其穴,众人悼殉临墓穴, 惴惴其慄。胆战心惊痛活埋。 彼苍者天,苍天在上请开眼, 歼我良人!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可赎兮,如若可赎代他死, 人百其身。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交交黄鸟鸣声哀, 止于桑。桑树枝上歇下来。 谁从穆公?是谁殉葬伴穆公? 子车仲行。子车仲行遭祸灾。 维此仲行,谁不称美好仲行, 百夫之防。百夫之中一干才。 临其穴,众人悼殉临墓穴, 惴惴其慄。胆战心惊痛活埋。 彼苍者天,苍天在上请开眼, 歼我良人!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可赎兮,如若可赎代他死, 人百其身。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交交黄鸟鸣声哀, 止于楚。荆树枝上落下来。 谁从穆公?是谁殉葬陪穆公? 子车鍼虎。子车鍼虎遭残害。 维此鍼虎,谁不夸奖好鍼虎, 百夫之御。百夫之中辅弼才。 临其穴,众人悼殉临墓穴, 惴惴其慄。胆战心惊痛活埋。 彼苍者天,苍天在上请开眼, 歼我良人!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可赎兮,如若可赎代他死, 人百其身。百人甘愿葬蒿莱。 《黄鸟》是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痛悼“三良”的挽诗。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即公元前621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据此,不仅诗的本事有信史可征,作诗年代亦有据可考。《史记·秦本纪》亦载其事:“缪(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恶习,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就是一例。《黄鸟》一诗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余,由此可知,那174人均为奴隶无疑。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本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慄”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鍼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本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的运用,增强了凄惨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惨象,从而控诉了人殉制的罪恶。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评之为“恻怆悲号,哀辞之祖”,诚然。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份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本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诗经》·《黄鸟》黄鸟黄鸟,黄鸟黄鸟你听着, 无集于榖,不要聚在榖树上, 无啄我粟。别把我的粟啄光。 此邦之人,住在这个乡的人, 不我肯穀。如今拒绝把我养。 言旋言归,常常思念回家去, 复我邦族。回到亲爱的故乡。 黄鸟黄鸟,黄鸟黄鸟你听着, 无集于桑,不要桑树枝上集, 无啄我粱。不要啄我黄粱米。 此邦之人,住在这个乡的人, 不可与明。不可与他讲诚意。 言旋言归,常常思念回家去, 复我诸兄。与我兄弟在一起。 黄鸟黄鸟,黄鸟黄鸟你听着, 无集于栩,不要聚在柞树上, 无啄我黍。别把我的黍啄光。 此邦之人,住在这个乡的人, 不可与处,不可与他相处长。 言旋言归,常常思念回家去, 复我诸父。回到我的父辈旁。 黄鸟呀黄鸟,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为什么吃光了我的粮食,还要跟我作对。你停在我家门前的树上,叫得人心烦。你这恶鸟!简直就像是这凄凉人世间心狠手辣、卑鄙无耻者的帮凶。我们怀着殷切的希望,从受尽盘剥和压榨、侮辱与欺凌,而又长养了我们的那片故土上出发,想努力忘掉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君子——硕鼠们的诈伪和欺骗,以及他们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创伤。背井离乡来寻找原本以为存在着的没有压迫,诚实守信而又和平安宁的天国乐土。却哪里料到这全是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天国理想之梦泡沫般被人世的凄风冷雨所吹散,满眼皆是。我们被迫承认一个现实: 硕鼠为患家园,黄鸟做恶他乡。非但乐土天国无处可求,就连此邦之人,也是“不我肯穀”、“不可与明”(盟),甚至“不可与处”。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在异乡遭受剥削压迫和欺凌,更增添了对邦族的怀念”(余冠英语),“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还是返回故土吧!虽然不能逃避硕鼠、黄鸟、恶人,但或许还能在和亲人的依傍中寻求些许暖意,给这充满伤痛的心以解脱的慰藉和沉醉呢! 听着这来自远古的动人心魄、直冲云霄的愤怒悲恸的呼声,就连我们今天的人也禁不住为这位生活于乱离之世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洒一掬同情之泪了。文学是活的社会生活与心灵体验的历史,《小雅·黄鸟》这首诗,正是春秋末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世风日下之坏乱景象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缩影。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堪忍受剥削和压榨的愤怒和对世道人心的彻底绝望。 在立意方面,这首诗与《魏风·硕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即以“啄我之粟”的黄鸟发端,类比起兴,以此影射“不可与处”的“此邦之人”。既含蓄生动,又表现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与《我行其野》,前人多以为出自同时,是周宣王末年礼崩乐坏、社会风气恶化的表现。王质《诗总闻》论《我行其野》说:“观此诗,然后知前诗(《黄鸟》)之所以不可与处者也。二诗当出一人。”此说虽未必,但也说明了二诗主题的相关性。旧说如《毛诗序》谓诗旨为“刺宣王”,毛传云:“(周)宣王之末,天下室家离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礼者”,郑笺云:“刺其以阴礼(男女之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之不固。”今人多不取。而朱熹《诗集传》云:“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差为得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