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库不林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伊斯蘭教派教職(附) > 庫不林耶
庫不林耶  kùbùlínyē

阿拉伯文Kubriyah的音譯。原意爲“至大者”。我國伊斯蘭教四大門宦之一。該派不設教主和首領,教務歸各教坊教長主持。起源於中亞人納吉姆丁·庫布拉所創的庫不拉維教團。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外籍傳教士穆呼引弟尼傳入我國。初流行於河州東鄉,後漸蔓延達於甘肅臨夏、康樂及阜蘭等地。

库不林耶

一作“库卜忍耶”或“库布忍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至大者”。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起源传说不一,一般认为清初由阿拉伯人穆呼应底尼来华传播,最后定居河州东乡(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大湾头,改姓张(字普济,号玉皇),发展不少信徒,殁后建拱北,始称张门或大湾头门宦。一说穆呼应底尼于明洪武三年(1370)来中国。以主张幽居山洞, 静修参悟为其道乘修持特点。在纪念教主及殉教教徒的生辰、忌日的宗教活动时,一般要高念《古兰经》、《卯路提》和《满丹夜合》经。主要分布甘肃东乡、康乐、兰州等地。至解放前, 教主相传十一辈。一说该派不设教主, 教务由备教坊教长主持。

库不林耶

库不林耶

亦称“库卜忍耶”、“库布忍耶”。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库不林耶”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至大者”。其形成渊源多说不一。一般认为清初由阿拉伯人穆呼应底尼来华传播,最后定居河州东乡大湾头,改姓张(字普济,号玉皇)创立,后发展不少信徒,其殁后修建拱北,始称张门或大湾头门宦。一说穆呼应底尼于明洪武三年(1370)来中国,以主张幽居山洞,静修参悟为其道乘修持为特点,在纪念教主及殉教教徒的生辰、忌日的宗教活动时,一般要高念《古兰经》、《卯路提》和《满丹夜合》经。至建国初,教主相传11辈。一说该派不设教主,教务由各教坊教主主持。其教徒主要分布甘肃、新疆、宁夏、山东、河南等地。

☚ 虎非耶   格底目 ☛

库不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库不忍耶”,系阿拉伯语“至大者”之意。该派自谓明洪武初年由阿拉伯麦加人穆呼引的尼传到甘肃东乡大湾头(今属东乡族自治县)。随当地居民,改姓张,取名张玉皇,字普吉,死后建拱北(陵墓)于大湾头山腰上,故又称“张门”或“大湾头门宦”。一说产生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在伊斯兰教之基本信仰和功课方面,与老教(“阁的木”)大同小异。该派主张:静修参悟,苦修苦行;于“尔埋里”(纪念日)除念《古兰经》外,还要念《卯路提》和《满丹夜合》;死者送葬前,先转“水床”两次再洗;赞“者那则”时,由教长先赞,其后阿訇赞,赞时不脱鞋,举“都阿宜”,抹两次面,葬后当晚请客。人亡后,每7天念1次经,念10次为止。解放前教权较松弛,封建特权不大。教徒约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东乡和康乐2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