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铜石岭汉冶铜遗址著名古代冶铜遗址之一。位于北流县民安乡北面13公里处的圭江东岸,面积20 00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0.1至0.4米,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1977年和1978年发掘了25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炼炉、灰坑、排水沟、鼓风管、铜锭、炉渣矿石及陶瓷器等遗址遗物。炼炉为竖形炉,共14座,炉体圆形圜底,规格较小,径约半米,炉壁较单薄,厚4至7厘米。结构也较简单,炉底直接坐于生土之上,未见专门修筑的炉基。炉壁四周亦未见炉衬和工作台。从炉基部判断,当时采用内垫法进行冶炼,以木炭为燃料。根据对炉渣的化验,其成分: 铜0.65%、铅1.58%、锌2.72%、铁9.70%、硅45.85%。铜矿石的成分为: 铜 2.85%、铅 1.15%、锌 1.92%、铁3.75%、硅77.88%。而铜锭的含铜量高达96.64%,表明工匠们已较熟练的掌握了冶炼提纯技术。遗址还出土20多节鼓风管,圆筒状,陶质、风管内径4厘米,表明当时鼓风工具输出的风量颇大。是其冶炼技术的又一个重要物证。该遗址盛行西汉,然直至隋还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