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广州抗英战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广州抗英战役鸦片战争中的战役之一。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英军侵占沙角、大角、虎门炮台,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三日(1841年1月25日)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并从各省调绿营兵一万七千名,赴广州对英作战。奕山赴广州后,诬蔑人民群众是“汗奸”、“贼党”,认为广东之患在内不在外,仇视人民抗英斗争。下令拆除木排、铁链,解除一切防御措施。同年四月四日(15月24日)英军攻陷广州城郊泥城、四方两炮台,旋又向广州城内猛烈进攻,并集中火力轰击奕山住所。奕山恐惧万状,急令人在城头竖起白旗,并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乞降。四月七日(5月27日),余保纯与查理义律签订《广州和约》,赎回广州。 广州抗英战役❶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广州抗击英军入侵的作战。虎门之战后清廷陆续征调各省清军1.7万人前往广州, 以增强广州防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清廷新任主持广东军务的奕山到达广州,决定侵入广州附近的英军发动一次反攻, 以收复各炮台。四月一日夜奕山令熟悉水性的义勇1700余名,暗藏火箭火弹,手执钩镰,分3路利用夜暗火攻泊于二沙尾和白鹅潭一带的英军舰船。由于英军早有戒备,未能取得预期战果。次日黎明英舰乘顺风发起进攻,清军大败。四日下午英军2700余人分左右两个纵队进攻广州城。右纵队360人未遇阻击就占领了商馆区;左纵队2300余人从设防薄弱的城西北曾步一带登陆, 尔后直扑城北越秀山一带各炮台。清军放弃城北各炮台,纷纷退入广州城内,英军利用城北各炮台居高临下轰击城内,广州全城大乱。六日,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乞和。次日奕山接受英军所提全部屈辱条件,与英签订《广州和约》。 广州抗英战役清代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初五日,英军攻占沙角、大角炮台后,道光帝派皇侄、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率领各省调来的一千七百名绿营兵,赴广州对英作战。三月二十三日,奕山到达广州后,仇视人民,诬蔑广东人民是“汉奸”、 “贼党”,又拒绝林则徐加强战备的建议,仓促对英开战。时英军已准备好大举进犯,四月英军乘机攻陷泥城、四方炮台,向广州城内开炮,昼夜不息。奕山恐惧,急派人在城头竖起白旗,又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向英军求降,于四月七日订立《广州和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