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幽恨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幽恨诗
这是一首相当含蓄的诗。虽题名为安邑坊女,但其作者究竟是谁,已无从得知。旧说往往托于鬼怪传说。《全唐诗》在本诗前有段序文:“上都安邑坊陆氏宅,人常谓为凶宅。有进士臧夏,僦居其中。昼寝,忽梦魇,见一女人,绿裙红袖,弱质纤腰,如雾濛花,收泪而云:‘听妾一篇幽恨之句。’良久方寤。”这便给本诗带来一层传奇色彩。杨慎《升庵诗话》举“托于传奇小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的唐诗时,将此首列为第一。不管怎么说,我们大约可以推定,诗的主人公是巴陵(今岳阳)一带的女子,诗的内容则是抒发这位女子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幽怨之情。 诗歌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占卜的场面。虽然诗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在占卜? 是谁去上峡? 但我们有理由认为,占卜的是这一位巴陵女子,而上峡的则可能是她的丈夫。卦象非常地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要起大的风浪。为丈夫占卜,可见这位女子的一往情深,而占卜的结果又不免使她胆战心惊! 但诗歌表现的自然不只是牵肠挂肚的担心和思念,否则又何以名为“幽恨诗”呢? 我们想,也许这位女子是新婚初别,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却出现了凶险的征兆,怎不叫她含怨带恨? 也许她已饱尝了离别的辛酸和孤苦,她的丈夫大约是“重利轻别离”的商贾,她年年月月独守空房,美好的青春在常年的离别中消逝? 叫她如何不起幽恨之情! 她多么希望能结束这种凄清的生活! 从诗的传说和内容细细揣度,我们的后一种设想似更能成立。 在这样一个叫人担惊受怕的日子里,却偏偏碰上了一夜的大雨,这无疑更增添了女主人公的孤清之感。她或许彻夜未眠,倾听着恼人的雨声吧? 听着雨声,她不由唱起了《木兰歌》,肝肠欲断。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本是讲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基调原非悲伤。此处以“断章取义”的手法活用其意。《木兰诗》开篇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本诗即用此意。幽怨的女子夜不成眠,无心织作,只有叹息、哀哭。窗外,雨声不断;窗内,哀歌难止。这雨声、歌声相互交织,组成了分外凄情的氛围,很好地表达出女主人公思念、担忧、怨恨相交的复杂思想情感。 诗就在这样的画面中定格了。诗歌篇幅不长,但含蓄深沉。它表现的虽只是占卜和夜歌两个场面,却表现出女主人公常年的生活和心情,它的悲凉情境打动人心,耐人寻味,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幽恨诗安邑坊女 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巴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 杨慎认为:“诗盛于唐,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故其诗大有绝妙古今一字千金者。”(《升庵诗话》卷八)随后他“试举一二”时,第一例就是这首《幽恨诗》。此诗作者姓名已佚,旧说“仙鬼”诗,其实依据诗作本身与有关传说,大致可以推定,诗中主人公当是巴陵(今岳阳)一带的女子,诗的内容是抒发“幽恨”之情,诗的情调颇类南朝小乐府中的怨妇诗。 诗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象呈示的很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均无明确交代。但,读者可以意会:占卜的是诗的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而“上峡”的,应该是与她关系至为密切的另一角色。从“幽恨”二字可以推断,这个角色或是女子的丈夫,大约因为经商,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 上水,过峡,又是多风浪的秋天,舟行多险。这位巴陵女子的忧虑,只有李白笔下的长干女可相仿佛:“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一种不祥的预感驱使她去占卜,不料得到了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 这两句写事,后两句则重在造境。紧承上文,似乎凶卦应验了。淫雨大作,绵绵不绝。“一夜雨”意味着女主人公一夜未眠。听着帘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哀哀的歌声。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但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手法。那幽怨的女子既不能安睡,又无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形成分外凄凉的境界,借助这种气氛渲染,有力传达了巴陵女子思念、担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诗正写到“断肠”处,戛然而止,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余韵不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