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真服内元气诀
幻真服内元气诀,是一套署名幻真编订的以意引气为主的静功锻炼方法。幻真生活在宋代以前,但他的生卒年代及活动事迹不详。此内元气诀,初收录在 《云笈七籤》中。明《道藏·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中也有此内容,两者基本相同。幻真还曾为《胎息经》作注。本服内元气诀中一至五的进取诀、淘气诀、调气诀、咽气诀、行气诀,是一套功法的五个过程。六至十一的炼气诀、委气诀、闭气诀、布气诀、六气诀、调气液诀,是独立的功法。十二至十四的饮食调护诀、休粮诀、慎守诀是分述与服气有关的三个问题。十五的服气胎息诀,是几种功法的汇述。具体方法为:
进取诀 凡欲服气,择高燥净空之处,室不在宽,务在绝风,床须厚软,脚令稍高,衾被适寒温,冬令稍暖尤佳。枕高三寸余,令与背平。每至半夜后,或清晨睡醒之初; 其他时间,只要天气调和。空腹时均可为之。先呼出腹中浊恶之气,做九次止。再闭目叩齿三十六通,以集心神,以手指捏两目内外眦,兼按鼻,左右旋耳及摩面目。以舌拄上腭,搅口中内外,候津液满口则咽之,令下入胃,如此三次,是谓漱咽。然后定心安神,排除杂念,内视返听,接做淘气诀。进行以后各诀也都要闭目握固,临收功之时,则展指。
淘(一作转)气诀 闭目握固,仰卧,倚两拳于乳间,竖两膝,举背及尻间(尾闾上部)。闭气鼓气海中气,使自内向外。呵而出之,一九或二九止。然后做调气诀。
调气诀 鼻纳气,口吐气,吐纳之际,不使自耳闻之,或五、或七至九,使气平和。然后做咽气诀。
咽气诀 每咽气及吐纳,则内气与外气相应,所以气海中气,随吐而上至喉中,待吐极之际则闭口。鼓漱而咽之,使口津汩汩然有声,然后,男左女右而下,以意送下,以手摩之,令速入气海。气海在脐下三寸,亦称之下丹田。一闭口三连咽止。初做的人,以一咽为候。
行气诀 下丹田通督脉,上达泥丸,每连咽三口气,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因想见两条白炁,夹脊双引,直入泥丸,熏蒸诸宫,遍下毛发、面部、头项、两臂及两手指,而下胸入中丹田,再入下丹田,经腿、膝、胫、踝,下达涌泉,涌泉即足心也。此时想身中浊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之散气(此时展指)。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
炼气诀 入室,宽衣散发,仰卧展手勿握固,梳头令通,垂席上布之。调气咽之,咽讫便闭气候极,乃冥心绝想,任气之通理,闷即吐之,喘息即调之,候气平又炼之。如此十遍即止,渐加至二十至五十,即令遍身汗出,是其效也。安心和气,且卧勿起冲风。
委气诀 当心平气和身神调畅,无问行住坐卧,皆可为之。或依门户,或身卧于床,或兀然而坐,心神安静,寂寂沉沉,使心同太空。闭气,或十气、二十气。须任气不得与意相争,良久,感气从百毛孔中出。勤行之,百关开通,颜色光泽,神爽气清,如新沐浴之人。
闭气诀 忽有修养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调气咽之,念所苦之处,闭气以意想注之,以意攻之。气极则吐之,讫复咽气,依前法攻之。气急则止,气调复攻之,或二十至五十攻,觉所苦之处汗出通润即止。病在头面手足,但有疾处则攻之,效果好。
布气诀 凡欲布气与人疗病,先须依前人五藏所患之处,取方面之气,布入前人身中,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静虑,始与布气。布气讫,便令咽气,可使邪气永绝。
六气诀 六气是指嘘、呵、呬、吹、呼、嘻气,五气各属一藏,余一气属三焦。呬属肺,肺主鼻,鼻有寒热不和及劳极,依呬吐纳,兼理皮肤疮疥。呵属心,心主舌,口干舌涩气不通及诸邪气,呵以去之,大热大开口呵,小热小开口呵。呼属脾,脾主中宫,如微热不和,腹胃胀满,气闷不泄,以呼字气理之。嘘属肝,肝连目,肝盛则目赤有疾,以嘘气理之。吹属肾,肾主耳,腰肚冷,阳道衰,以吹气理之。嘻属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
调气液诀 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涩,咽频无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热极状也,即须大张口呵之,十呵二十呵,即鸣鼓,或七或九,以舌搅华池而咽津,令热气退。但候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热退五藏凉也。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过多而心头汪汪然,食欲无味,则是冷状也,即当吹以温之。
饮食调护诀 当服气后,注意食有益之物,不食有损之物。每食先咽气三、五口,食中吞生椒三、五粒,食毕更吞三粒。并呵出口中食毒浊气。
休粮诀 是指勤修此内气诀三年后,在正气疏通,髓实骨满的情况下,渐次不欲闻五味之气,常思不食,欲绝粮则绝粮,但觉腹空即咽气。
慎守诀 是指服气后更要戒绝色欲,要爱精重气,以保身心。
服气胎息诀 本诀包括以下功法:
(1)叩齿三十六通,右转头一匝,如龟引颈,其胎息上至咽喉即咽之。如此三遍方闭口,以舌内外摩搅,取津满口鼓漱,昂头咽之,以上补泥丸。
(2)在身所有疾苦,想送气至所苦处,即愈。
(3)每夜半及五更,展两脚,展手去身五寸,其枕不得过二寸,闭目,依前法咽之。
(4) 早起,伸两脚,喘息匀,以两手叉脑后,手前拽,头向后拽顿,如此三毕,两手相叉,向前拽,前拽二三十遍,左右掣二三十遍,咽津二十遍。如觉四体不和,即仍舌漱液二三十遍,咽津以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