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幺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幺篇yāopiān后篇也。幺为后之缩写字,北曲之第二曲曰幺,幺篇即后篇,此其例可于词征之。词之分上下两片者,上片称前篇,下片称后篇,后字省之则为幺。白朴《天籁集》上《水龙吟》词《短亭休唱阳关柳》一首,其上片结处为“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青衫泪,一时溅。”自注云:“幺前三字用仄者,见田不伐《[[!NB071]]呕集》。”谓下片以前之第三字,即上片末句“一时溅”之“一”字也。词之下片称幺,此其明证也。《元曲选》《望江亭》剧三:“正旦云,回奉相公一首,词寄《夜行船》……云:‘花底双双莺燕语,也胜他凤只鸾孤。一霎恩情,片时云雨,关连着宿缘前注。天保今生为眷属,但则愿似水如鱼。冷落江湖,团圞人月,相连着夜行船去。’衙内云:‘妙妙妙……’……正旦云:‘相公再饮一杯。’衙内云:‘酒勾了也,小娘子休唱前篇,则(只)唱~。’正旦云:‘冷落江湖,团[[!NFDA5]]人月,相随着夜行船去。’”冷落江湖三句正为下片中语,所谓则唱幺篇也。此以幺篇与前篇相对,词之上片称前篇,下片称幺篇,幺篇即后篇,更其明证也。《西游记》剧十三:“〔仙吕《点绛唇》〕露滴疏杉,雾迷衰柳星光淡。秋色将三,皓月如悬鉴。〔幺〕薄幸不来,独倚雕花槛。闲瞻览,乌鹊投南,惊破偷香胆。”曲中用《点绛唇》词为引子时,惯例只用上片,本折上下片全用,故下片标明幺字。此引子所用之词,下片称幺,又一证也。陈眉公本《琵琶记》十一:“商调引子,〔《忆秦娥》先〕长吁气,自怜薄命相遭际。相遭际,暮年姑舅,薄情夫婿。〔《忆秦娥》后〕孩儿一去无消息,双亲老境难存济。难存济,不思前日,强教孩儿出去。”本折《忆秦娥》词上下片全用,上片称先,下片称后。此引子所用之词,下片称后,后与幺同,又一证也。毛西河论定《西厢记》一,楔子幺篇注云:“幺,后曲也;唐人幺遍皆叠唱,故后曲名幺。”此说最允,然幺实后之缩写字也。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曲·曲调、宫调”里说:“曲一般都是单调,不像词有双调、三叠或四叠。作曲的人如果意有未尽,可以把前调重复一遍,再写幺篇。幺篇的字句有时候比前调稍有增损。” 幺篇 幺篇戏曲术语。在北曲的一个套数中, 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出各曲称为“幺篇”或“幺”。南曲称为“前腔”。参见“换头”。 ☚ 北曲 借宫 ☛ 幺篇 幺篇即后篇,幺为后字繁体后的缩写。 ☚ 子弟 才 ☛ 幺篇指词的后篇及北曲的双叠,也指北曲同调连用的第二支曲。幺为“後”的省写,故“幺篇”即后篇,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旦唱《夜行船》:‘花底双双莺燕语……,衙内云:‘酒勾了他。小娘子休唱前篇,则唱幺篇。’正旦云:‘冷落江湖, 团𪢲人月, 相连着夜行船去。’”“冷落江湖”三句即为《夜行船》的后篇。又省称“幺”。元张可久《人月圆》 曲:“松风十里去门路,…… (幺) 而今杖履清霞洞府……” 幺篇 幺篇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对后面各曲的称谓、标识。又作“幺”。与南曲中的“前腔”相同。 ☚ 过曲 带过曲 ☛ 幺篇 幺篇也写作“么篇”“么”。套数中与前调相同的曲调。“幺”即“後”字的省写。词中的双调,上片也称前篇,下片也称后篇。因此曲中把重复前调的曲调称为“幺篇”或“幺”。如杨果《仙吕赏花时·春情》套数中的第一、二两支曲子: [赏花时] 花点苍苔绣不匀, 莺唤垂杨语未真。 帘外絮纷纷, 日长人困, 风暖兽烟喷。 [幺篇] 一自檀郎共锦衾, 再不曾暗掷金钱卜远人。 香脸笑生春。 旧时衣褃, 宽放出二三分。 “幺篇”中第二句加了三个衬字“再不曾”,末句加了一个衬字“出”,句数、韵、字数和平仄都与“赏花时”相同。 ☚ 带过曲 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