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恒牙疾病治疗
少年期恒牙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过程中,牙齿萌出后,牙本质仍在继续形成,牙根继续发育,釉质和牙本质矿物化程度逐渐增高,牙髓组织逐渐成熟,约18~19岁才进入成年。因此,少年期恒牙与成年期恒牙在解剖生理上是有区别,称为年轻恒牙。龋病是青少年时期主要常见病,恒牙患龋率的一个高峰也在这一时期,年轻恒牙龋发展快,故积极预防及早治疗极为重要。如果没有很好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可使临床所见多数是晚期龋,有些已发展到牙髓病。
牙髓保护 治疗年轻恒牙龋齿,特别要注意保护牙髓,尤其是刚萌出不久的牙,因为牙本质尚薄,牙本质小管仍较粗大,备洞时应避免长时间持续钻磨,以减少磨擦产热引起牙髓损伤。特别是使用高速和超高速涡轮钻机备洞,必须使用冷却法,窝洞稍深就应垫底。年轻恒牙垫底,一般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材料,因为年轻恒牙牙本质小管较粗,渗透性强,凡含大量游离磷酸等刺激性强的材料对牙髓都有损害,最好不用这种材料直接垫底。近年研制的硬质氢氧化钙、硬质氧化锌糊剂和聚羧酸锌水门汀等,都是良好的垫底材料。
深龋 深龋的处理应考虑在去龋腐质时或去净龋腐质后是否有露髓的危险,应尽可能避免由于龋腐质未去净即穿通髓室,造成细菌侵入牙髓。软化牙本质是无菌或少菌层,因此在龋质去净后保留少量软化牙本质,作间接盖髓术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露髓,也可保存活髓。但治疗前要明确诊断,已有牙髓病者,不能进行间接盖髓。窝洞消毒应避免使用苛性药或渗透性强的防腐剂,以减少牙髓刺激。去净龋腐质以后暴露的活髓,如果穿髓孔不大,又无晚期牙髓炎症状,可作直接盖髓术。
露髓的处理 龋腐质尚未去净已露髓的年轻恒牙,冠髓多已感染,常表现为慢性牙髓炎。炎症可能局限在露髓孔处,也可能已波及深部牙髓,由于年轻恒牙牙髓组织较成年期恒牙更疏松,未分化的间叶细胞也较多,牙髓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都较强,因此,采取局麻下活髓切断术治疗,效果比成年期恒牙更易成功。去冠髓后还可进一步观察冠髓和根髓有无化脓坏死,根管出鲜血时,一般预后较好,由于根尖尚未形成,牙髓血运丰富,活力旺盛,易于恢复正常。早期急性炎症或慢性增生性牙髓炎,也可采取活髓切断术治疗。如果发现冠髓广泛化脓、坏死时,就应采取摘髓术治疗。为了保留根尖处活髓和牙乳头,应避免采取失活法去髓,清洁根管也应避免使用烈性杀菌剂。保留生活的牙乳头,根尖才有可能继续发育完成。牙髓坏疽及感染根管的处理 感染根管通常有两种情形: 一是根尖周尚无病变,一是根尖周已有病变,治疗要求应有区别。根尖周无病变时,可作摘髓术,将感染根髓去净,但勿损伤根尖处牙乳头,用糊剂充填根管,以填到剩余活髓或牙乳头处为宜,不要超填。
根尖周病的治疗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应根据牙根发育程度以及根尖病变范围大小来确定具体治疗方法。反复急性发作或局部淋巴腺长期明显肿大者,根尖病变范围过大,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拔除患牙。根尖接近形成或根尖尚开扩,但牙根已形成约2/3以上者,可作摘髓术治疗。根管充填剂以能促进根尖周组织骨性瘢痕化者为宜。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杀菌剂或苛性腐蚀剂,以免产生药物性的根尖周炎症或根管充填后叩痛长期不消失。根尖有病变时,根充糊剂可稍超充,病变破坏范围广泛者,可在根尖处先填少量碘仿糊剂并使之超充,碘仿糊剂刺激性弱,作用时间长并可以被吸收。年轻恒牙根管一般较粗大,根尖开扩,塑化治疗容易造成药液流失,因此只在根尖已基本形成,根尖孔已缩小的情形下,才作塑化治疗。多根的恒磨牙,根管解剖复杂,将粗根管作根管充填,细根管作塑化,细而弯曲的根管作干髓治疗。
根分歧搔刮 恒磨牙根分歧处亦往往有副根管,这是牙胚发育过程中,上皮膈融合不完全所形成。临床多见于第一恒磨牙,往往由于牙髓感染,在X线相上可见根分歧处牙槽骨出现透射区,说明该处已有病变或骨吸收,重者亦可形成龈瘘,这种现象在少年期第一恒磨牙似更多见。根分歧病变轻者,经过牙髓治疗,一般可以恢复正常。病变重者或已形成瘘管者,往往不易痊愈,可在治疗结束后作根分歧搔刮。
釉质发育不全与大面积浅龋 釉质发育不全症是牙齿结构发育障碍,重症发育不全的牙齿可能易患龋,龋多发生在牙齿表面陷窝状缺损处,洞形不必扩展可作局限性充填。龋破坏面积广泛或已使釉质大面积剥脱,则可涂擦氟化物治疗,3~6个月复查并重复涂药至软化牙本质变硬为止。硝酸银浸镀治疗虽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使牙齿变黑,如果龋继续发展则不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