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稱“橋足布”。戰國平首布之一,因襠部弧似橋拱,故稱。目前發現並著録者有三十餘種,分平肩(或稍聳)、弧肩兩式。面文記地稱“釿”,或有“當寽”字樣,亦有僅鑄地名者。背多平素,個别有背文。據考多係魏國鑄幣,少數或爲韓、鄭所鑄。幣分大小三等:大者爲二釿布,如“安邑二釿”、“晉陽二釿”、“梁充(新)釿五十當寽”等,通長六·五厘米,重二十五至二十九克;其次爲一釿布,如“安邑一釿”、“晉陽一釿”、“陰晉一釿”、“甫反一釿”、“梁充(新)釿百當寽”、“梁正尚百當寽”等,通長五·五厘米,重約十四克;小者爲半釿布,如“安邑半釿”、“高安半釿”、“盧氏半釿”、“共半釿”、“梁半尚二百當寽等,通長三·五至四厘米,重六至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