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衡增长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平衡增长理论Balanced Growth Theory

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或战略的一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主张全面投资,平衡地发展各个经济部门。分为三种类型:
❶“极端的”平衡增长。主张对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按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率全面增长,实现工业化。
❷“温和的”平衡增长。主张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摆脱贫困。
❸“完善的”平衡增长。主张按照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小选择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长比率,并以“温和的”平衡增长方式将现有资源全面地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经济发展。三种类型的平衡增长理论都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有限,所以要实行国家干预,由国家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

平衡增长理论

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Resenstein-Rodan,Paul N.,1902—1985)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纳克斯(Nurkse,Ragnar,1907—1959)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罗森斯坦-罗丹1943年提出“大推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被贫困所扰,少量投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只有全面、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同时投资,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平衡增长包括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一方面,投资应大规模地进行,以克服最小经济规模的障碍;另一方面,各部门应平衡增长,以相互利用外部经济。纳克斯1953年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平衡增长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经济的恶性循环,必须在许多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但应按照不同比率进行,因为各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不同。许多工业部门之间互相提供投资引诱,各部门投资有利可图,有助于促进资本形成,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段时期,平衡增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理论界甚为流行,但这一理论并未被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所重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变得更加偏离平衡增长的方向,比较典型的是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重视汽车和石油化工而忽视普通制造品和加工工业。因此,平衡增长理论受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Hirschman,Albert O.,1915— )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挑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