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平脈 平脈 píngmài 經脈名。即正常的脈象。其脈象主有胃氣、有神、有根。晉·王叔和《脈經·扁鵲脈法》:“扁鵲曰:‘平和之氣,不緩不急、不滑不濇、不存不亡、不短不長、不俛不仰、不縱不横、此謂平脈。” 平脉❶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 ❷即辨别脉象。 平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它的基本形象是和缓有力,来去从容,三部皆现,不沉不浮,不快不慢,节律匀齐。成人一息(一呼一吸为一息)四至,约70次/分左右。小儿常为一息六至,90~110次/分。这就是平脉,也是前人所谓有“胃气”的脉象。脉象和年龄、体质、气候、环境、情绪都有密切关系。如年龄愈小,脉搏也愈快;青壮年身体强健多脉象有力而充实;年老体弱常缓弱无力。身材高大的脉位长;身材短小的脉位短;瘦人脉象稍浮;胖人脉象稍沉;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柔弱而稍快等。此外,在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时,饮酒或饱餐,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气候季节变更,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这些情况,都属于平脉,不应看作病脉。 平脉 平脉中医诊断名词。指平人 (健康人) 的脉象。平脉以三部脉和缓有力,节律一致,具有胃、神、根三个要素。脉象和缓规律,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为脉有胃气;脉来柔和有力,为脉有神;尺脉沉取有力,是脉有根。成人平脉一息五至(一吸一呼之间,脉跳五下,约每分钟75~80次),幼儿平脉一息六至。平脉随季节变更而产生正常生理变化。例如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妇女孕妊期多呈滑数之脉,也属于平脉。此外,由于个体生理性差异,有的人脉搏不见于寸口,而是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斜飞脉”),或出现于寸口的背侧(名“反关脉”),只要其脉象属于平脉,就为正常。 ☚ 脉象 病脉 ☛ 平脉❶又称“常脉”。正常人的脉象。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即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从容和缓,有力有节,尺脉沉取应指。 ❷辨别脉象之意。 平脉píng mài正常的脉象。《痰火点雪·痰火脉》:“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是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 平脉piánmài动词。即辨别脉象。
平脉pínɡmài名词。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 平脉 平脉泛指正常的脉象,又称常脉。脉象的变化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变化在正常人尤其表现为协调一致的关系。平脉能反映出人身正常、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是有胃、有神、有根,二是脉气能随着人体生理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同而有适应性变化。《素问·平人气象论》说: “平人者,不病也。当以不病调病人。”所以,只有识别正常的脉象,才能进一步辨别有病的脉象。 胃、神、根 胃,指脉来有胃气。《平人气象论》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体的所有脏腑组织,一切功能活动,皆有赖于胃所受纳并输送的水谷营养。胃气实际上表示人体后天有关营养代谢的功能及其营养状态总的反映,是生机的表现,所以无论望色切脉,必先候胃气,人无胃气,是生机已绝,绝则死矣。胃气反映于脉,即表现为势态和缓,往来从容,节律一致,无论任何脉象,即使是病脉,若能保持以上特点,为有胃气,虽病犹轻,反之,脉象弦劲绷急,坚硬搏手,或虚浮无力。杂乱不匀者为无胃气,必主病重,预后不佳,这就是“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的含义。 神,是人体整个生命机能在精神意识与外在色脉形态、气息活动等等的反映,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它反映于脉,则表现出脉来柔和有力,不失常度。元·滑寿《诊家枢要》说:“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谓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为泄其热。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矣,为去其寒。若数极迟极,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说明诊辨脉神尤对病脉更有意义。根据古人的解释,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之府,心神健旺,脉象自然有神;心神虚衰,脉神便受影响。所以,虽有热而脉数,但数而有力; 中,乃浮中沉之中,即不致独浮独沉,仍属不失常度,故谓有神,此理于寒证亦然。总之,数实之脉不失柔和,迟虚之脉尚应指有力,均属有神。可见脉之有胃,有神,均现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诊辨胃与神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是根基的意思,人的根基是先天元气而系于肾,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以肾气为本。肾气犹存,好比树木之有根,枝叶虽枯,若根蔃不坏,则尚有生机。所以,肾气未绝,则脉必有根。测候脉象的根有二: 一从部位,寸、关、尺三部脉中尺以候肾; 二是切脉的指力,浮、中、沉三者以沉取候肾,综合两个条件,则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是有根的脉象。故《脉诀》说:“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可见尺脉有根的重要性。 脉应四时 掌握正常的脉象变化规律,应从人体内外的整体情况来考察。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性更替,也必然影响着人体生理活动的适应性调节,气血活动因而有相应的变化,由此而引起的脉象的季节性差异,称为脉应四时。一般来说,人体对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这种变化及其差异就越是不明显,所以平脉应四时的变化是轻微的,若过于显著即为病脉。《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冬日在骨,蛰虫固密,君子居室。”因春季主生发,在人体肝气与之相应,故春脉微弦,象鱼随波而游,轻虚而滑,端直而长,且有冲和之象,乃为平脉,若太过不及,均为病脉。夏季主盛长,在人体心气与之相应,故夏脉浮溢肤表,出现来盛去衰的洪脉,盛中有冲和之象,乃为平脉,若太过不及,则为病脉。秋令肃杀,在人体肺气与之相应,此时阳气下降,故脉来下于肌肤,如昆虫将蛰伏土中之状,应指轻而如毛,中有冲和之象,此为平脉,若太过不及,则为病脉。冬主闭藏,在人体肾气与之相应,故脉气沉伏如昆虫蛰伏深藏,脉象沉而搏指,且兼柔和之象,是为平脉,若太过不及,则为病脉。 脉的生理性变动与差异 人体气血的活动,由于性别、年龄、体格与素质等不同或血脉位置的差别,脉象亦会出现差异。同一个人,由于劳逸、饮食、七情或妊娠等生理状态的影响,脉象亦会产生相应的变动,这些都是测候平脉所必须考察的因素。 性别: 一般男性体格较壮实,女性较纤柔,故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故《千金方》说:“妇人之脉常濡弱于丈夫。”年龄: 少壮脉多实大,老年脉多偏弱,婴儿脉急数,五、六岁儿童脉一般为一息六至。 体格与素质: 身躯高大者,脉的显现部位较长; 矮小者,脉的显现部位较短。瘦小者,脉偏浮象;肥盛者,脉偏沉象。凡常见六脉沉细同等,而无病象者,称为六阴脉;六脉常见洪大同等而无病象者,称为六阳脉。六阴脉与六阳脉都不是病脉。 脉位特异: 由于某些人桡动脉生理位置的特异,故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异常脉位,如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伸侧,则脉当然不见于寸口部,而出现在关之背后,称为反关脉; 当桡动脉从尺部(即近端)斜向桡骨茎突背外侧,向合谷穴的方向延伸者,则寸部不能触到脉搏,这种脉位,称斜飞脉。 劳逸: 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剧烈运动之后,脉必洪数。运行之后,脉常急疾。 饮食: 酒后脉多数,饭后脉较洪缓有力,久饥脉多细弱。 七情: 一时性的精神刺激,也能引起脉象的变化,但一般不属病脉,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亦就恢复正常。故《经脉别论》说:“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 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 切脉的原理与方法 脉象与主病 ☛ 平脉 平脉even pulse异常脉波之一。其特征是脉波的上升及下降速度均显著减慢,且上升后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开始下降。其产生机制是由于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使心脏射血时间延长,左室射出的血流缓慢所致。临床上常见于主动脉狭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迟脉 脉搏消失 ☛ 平脉normal pulse 平脉píng mài❶normal pulse ❷taking pu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