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安君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平安君鼎

平安君鼎ping’anjun ding

战国晚期铜食器。1979年6月武功县游凤公社(今游凤镇)浮沱村西汉墓出土。通高19厘米,口径19厘米,腹深12.3厘米。体呈扁球形,方附耳稍外张,弇口有盖,子母合口,盖上等距离分布三个环钮,三蹄足,腹中部有凸棱一周。盖上刻铭文二处,一处5行20字,文曰:“评(平)安君厶(私)官,(容)(㪵),眂(视)事欨,冶。癐十二年受,二益(镒)六釿。”另一处1行4字,文曰:“下官,(容)(㪵)。 ”器口沿下亦刻铭文二处,一处6行21字,文曰:“评(平)安君厶(私)官,(容)(㪵),眂(视)事司马欨,冶王石。十二年受,九益(镒)。”另一处1行4字,文曰:“下官,(容)(㪵)。”此鼎是一件卫国铜器,约在秦统一战争中辗转流入秦国。铭中的“㪵”即“料”字,为半斗的专用字。鼎经测定,容积为3569.75毫升,与魏国大梁鼎铭刻(㪵)实测容积3570毫升十分接近,是战国时期流行在卫、魏等国的一种量制。与鼎同出的还有一件箕形首勺,柄上刻“当阳七两”4字,据字形看,当为秦末汉初錾刻。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 龙盘寺遗址   平陵邑遗址 ☛

平安君鼎

战国末期卫国铜鼎,后流传秦国。1978年出土于河南泌阳县东官庄北岗秦墓。铜鼎形状为扁体短足,嵌饰红铜。通高15厘米、口直径13厘米、腹深10厘米。鼎盖外面和鼎腹上各刻有铭文两处,字体属六国古文。盖铭两处,一处十行二十四字:“廿八年,坪(平)安邦(司)客(鼒)四分𪔉(),一益(镒)十(斤)半(斤)四分(斤)之冡(重)。”另一处八行十七字:“卅三年,单父上官勹(庖)(宰)熹所受坪安君者也。”腹铭两处,一处八行十九字:“廿八年,坪安邦(司)客(鼒),四分𪔉六益(镒)半(斤)之冢(重)。”另一处七行十七字:“卅三年,单父上官勹(庖)(宰)憙所受坪安君者也。”铭文中的“司客”为官职名,“”是计算鼎实的容量单位,常见于韩魏鼎铭。 “镒、”指重量,“庖宰”是战国时管理膳食的官员,常见于六国器铭。单父为地名,在今山东省曹县境内,战国时属卫。平安君或平安侯为卫国分封在单父的贵族。战国后期秦相魏冉的封土陶邻近单父,秦始皇时期,单父为秦人占领,估计此时平安君鼎流传秦国,成为秦人的战利品。故平安君鼎铭中的纪年是卫嗣君的年号,这件铜鼎实际是卫国的器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