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三方之乱
三方之乱是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发动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战争。周大象二年 (580) 五月,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皇帝位,杨坚以宣帝后父的地位辅政,任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六、七、八月,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三总管先后起兵,反对杨坚。六月,上柱国韦孝宽受杨坚之命出任行军元帅,率关中府兵征讨尉迟迥。他采取正确的战略,放过了正当要冲、防守坚固的怀县 (治今河南武陟西南) 永桥城,驻军于武陟,于七月击败尉迟迥之子尉迟惇所率主力,又在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一里半) 南击破尉迟迥所率黄龙兵,迥被迫自杀。杨坚又命柱国王谊率四总管出讨司马消难,司马消难南投陈国,北连尉迟迥,又与巴蛮相结,王谊分兵出讨,旬月之间平定郧州 (今湖北安陆)。十月,上柱国梁睿受命率步骑二十万击讨王谦,王谦分派诸将拒守险要,屡遭击破。梁睿自剑阁进逼成都,王谦亲率五万精兵,背城出战,战败,守将达奚恭等出降,王谦率三十骑出逃被俘,蜀地迅速平定。杨坚平三方之乱削弱了北方的割据力量,控制并稳定各地政局,为隋代北周创造了条件。